“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真正开启国际范儿是在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21日至22日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后,迄今刚好接近百日。”常年穿梭在二连浩特及蒙、俄区域的文化使者胡明方这样认为。
二连浩特渐为国际瞩目是在今年6月5日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之后,期间通过中外媒体报道,外界对这一边境城市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
但真正让二连浩特官方抑或民间感受到“变化”甚或与国际“接轨”则是从8月21日至今一段时间内,当地人对此概述为“百日维新”。
首次从北京赶赴二连浩特的朱晓磊谈起这个城市的印象时用了“有活力”三个字。她认为,在这里不同肤色的人可以在一起交流,有一种开阔感,感觉这个城市很大气,一点都不排外。
“这一点在最近的一百日当中尤为明显。”朱晓磊说,在机场、车站、国门等地的整洁环境均可感受到这一点。
事实正是如此,当地负责接待媒体的张晓琴对记者“诉苦”说,陪各路记者看新变化,并及时回复当地*府部门最新发布的各类新闻,已经成了她近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事情。
“我真的是感觉到这个城市一天天在变化,很多街道开始变得‘陌生’。”张晓琴说。
中新网记者了解到,在这一百天中,当地*府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悄然变化,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则是这个城市苦练的“第一项内功”。
二连浩特市*府9月18日发布的消息显示,该市在推进“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中已将推动二连浩特—乌兰巴托—乌兰乌德铁路及经二连浩特的中蒙俄输油、输气管道建设,扩充跨境综合运输疏运能力等项目提上议事日程。
二连浩特官方的一系列动作,也得到了内蒙古*府部门的“支持”。进入10月份以来,内蒙古人民*府出台《关于支持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分通关*策、产业发展*策、财税*策、基础设施建设*策、金融*策、用地*策等九个方面对扶持试验区建设相关*策予以明确。
常年活跃在中蒙俄书画交流市场的张海波对内蒙古*府的这一利好*策表示,这些*策对于中蒙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等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而在胡明方看来,11月16日在福建武夷山宣布成立的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体,对于二连浩特这条始于17世纪的国际古通道知名度的提升增色不少。
二连浩特的“国际化”正以稳健的步伐在行进。
中共二连浩特市委书记么永波在最新的一次讲话中表示,二连浩特是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口岸,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今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二连浩特市正式获批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二连浩特口岸进一步加强对蒙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他称,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二连浩特的区位优势,继续深化同蒙方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推动中蒙睦邻友好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而这被外界看作是二连浩特“百日维新”后的新动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