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WEEKLY出品
全文共2,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城市WEEKLY』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作者
史凯
在光与影的纵横交错中感受迎面走来的美女,穿过一众国际一线奢侈品牌店前簇拥的人群,来到米其林星级餐厅把味蕾的欲望挑起......
如果你在人群里问这是哪儿,他们会告诉你,这是“成姆斯特丹”。
Vol.01格局之变年,成都有了一个国际化的雅号:“成姆斯特丹”,世界对这座城市的认知不再只是停留在中国“国宝”大熊猫的故乡。
荷兰文化与时尚潮流之都“阿姆斯特丹”想必人们都知道,而当前的中国,“时尚之都”的格局与阵地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远不止“成姆斯特丹”。
近日,康泰纳仕中国旗下“智库型”产业媒体「VogueBusinessinChina」携手咨询机构安永-博智隆(EY-Parthenon)重磅发布的时尚行业首份城市调研指数型报告《新时尚之都指数报告》(版)显示,城市“时尚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南京、武汉、西安、长沙、天津、青岛、厦门、沈阳、大连。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不再是“时尚之都”主战场,而新一线城市已经跃然成为主战场。成都、杭州、重庆、南京前四座城市引领中国都市的时尚潮流。
这个格局是如何改变的?
近两年,“下沉”成为一个时尚新词。如今各大品牌已不再将眼光只是聚焦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是将“下沉”作为积极努力的方向。
因为,中国的消费购买力格局正在发生悄然的转变。中国拥有超过3亿人口的中产阶级人群,无数海外品牌对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推动的市场趋之若鹜。而这3亿人口的人群遍布在在全国各大城市,而非只集中于传统意义上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年麦肯锡分布的数据曾显示,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主力是“年轻购物达人”,这些人群为年的消费支出增长贡献了近60%。
其中三、四线城市中,年度可支配收入达到14至30万元的家庭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8%,高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至年期间的23%。
当前,众多新一线城市变得越来越宜居,居民消费实力也随之日渐高涨,这给时尚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使得“时尚之都”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相信不久的将为,二线以下城市也将诞生“时尚之都”。
Vol.02各有优势与短板自“太古里街拍”在境外社交媒体上爆火,年轻人的穿搭开始被西方同龄人所认可和追捧之后,成都的时尚潮流就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切标志着成都时尚文化的发展和成熟,并逐步呈现出了“对外输出”的能力。
实际上,成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各大城市中并不高,但很多人认为,成都人更愿意享受生活,更爱消费。
在《新时尚之都指数报告》的排名中,成都以9.3的总分居榜首,并在“时尚消费力”“时尚商业潜力”“时尚文化力”三个维度上均排名第一。
「VogueBusinessinChina」编辑总监包益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天津、青岛的消费力都很好,但它们缺乏文化力,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一个城市的时尚力在很大程度上跟它是否拥有自己的‘次’文化紧密相关,例如这个城市有多少展览、美术馆、咖啡厅、酒吧,会举办多少时尚研讨会,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密度如何,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包益民说。
“时尚力是非常难以数据化的概念,这也是我们一开始在制作这份报告时最大的挑战。”在包益民看来,“我们喜欢米兰、伦敦、纽约、东京,除了它们的消费力很强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它们的城市‘次文化’是你走进大街小巷都可以体会到的,而这正是未来时尚都市的必要元素。它不止是消费,因为消费不会带来新的刺激,而城市的文化可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报告中给予‘时尚文化魅力’最高的权重。”
目前来看,新时尚之都前12个城市各自有其优势与短板,报告显示:
成都的综合实力最强,且在时尚文化魅力,特别是以“后浪”一辈为核心的青年酷文化力上面独领风骚;
杭州在文化力的发展上略逊于成都,不过发展潜力巨大;
重庆和南京则坐稳“第二梯队”,有很大的空间能够追赶上前面的成都和杭州;
疫情之后“*策性红利”逐渐向中部城市武汉倾斜,可能将加速该城市的时尚潜力爆发;
西安、长沙、青岛的时尚综合实力位居中游,各自都有短板和优势,需要取长补短、均衡发展;
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沈阳和大连尽管有着强劲的时尚奢侈品消费力,却仍较缺乏营造时尚文化的环境。
在“时尚商业潜力”方面,前12名的城市均已具备不俗的表现,这些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商业体发展以及品牌进驻方面纷纷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这些城市均有能够被国际时尚品牌信赖的成熟商圈,比如成都春熙路商圈拥有成都远洋太古里和成都IFS;南京新街口商圈拥有德基广场和万达广场;沈阳金廊商圈以万象城为中心;杭州武林商圈拥有武林银泰、杭州大厦。
除此之外,近年来新一线城市的“首店”经济在日渐追逐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报告认为,“首店”经济和一个城市的商业潜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成都太古里(网图)
成都和杭州在吸引“首店”进驻方面表现可佳,大幅领先其他新一线城市。数据显示,年,进驻成都的首店数量达家,仅次于上海、北京,继续领跑其他城市,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年约有多个品牌首次进入杭州商场,主要集中于零售和餐饮两大业态。
武汉与重庆的“首店”经济表现亦可观,年有个品牌首次进驻武汉,余个品牌首次进驻重庆。
如今,众多城市的发展目标都围绕全球化、宜居、创新等方向,未来城市的建设,不仅体现在城市硬件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上,同时还体现在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时尚之都的竞争格局还会继续改变着。?
往期阅读
南京是如何逆袭的?双面二连浩特:边境小城经贸合作与特色文旅的两大格局如果川渝成功申办奥运会,将带动成都和重庆的房价大幅上涨?谁将成为中国的第五城?难分伯仲杨超越“落沪”乘风破浪的临港新片区不只是引人有力度全国十大消费城市北方仅一个,北方人不爱买买买?麦克风销量全国最高,直播成东北经济的新突破口?最新全球城市排名:北京首次跻身全球前五新冠疫情给城市带来五大挑战,未来如何提升全球竞争力?近在眼前的“诗与远方”受追捧,如何因城制宜挖掘周边游价值?北京自贸区来了!
热潮之后,“地摊经济”如何生长?
北京再无采煤声
比起“升格直辖市”,市场化改革与区域协作才是当务之急
城镇化加速推进下,如何保护和传承日渐式微的方言?
洪水围城九江市民讲述和两次洪水记忆
多地推市郊铁路建设都市圈时代的通勤体系需要补哪些短板?
李佳琦落户上海“城市抢播”战是一时热闹还是未来趋势?
长春抱得“公主”归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竞逐已箭在弦上?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北方夜经济如何突围?
海南,未来已来
聚焦两会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60%意味着什么?
:走,去你的城市!
复苏中的北京城市群像
50张街拍,疫情笼罩下的北京众生相
城市WEEKLY聚焦城市(区域)经济史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