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是片红色的热土,是津南早期中国共产**组织的诞生地,是红色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摇篮,孕育了无数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叱咤风云的将*们曾经战斗在盐山大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卓越功勋。
今天是“八一”建*节,《盐山快报》特推出“在盐山战斗过的开国将*们”专辑,以飨广大读者。
盐山历史名人(续十四)——王猛将*
王猛将*,是在盐山大地上走出去的开国将*。他担任过38**委,两度出任国家体委主任,曾任广州*区*委。
猛将*的家乡柔情
王猛,年5月29日出生于河北盐山县大赵家庄。他对自己的籍贯十分看重,也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年写自传,他得知自己家乡划归山东,就写为山东盐山人。自传交上去,王猛发现盐山其实又已划回河北,因此立即郑重向组织提出更正。年冬天,盐山县开始办电,并向全县人民承诺确保年底供电,让全县人民过一个明亮的春节。但当时的电力物资供应十分紧张。特别是35千伏安变压器,全国只有沈阳和保定两大变压器厂生产,归国家计划调拨。盐山人想到了时任38**委的王猛将*,请他帮忙。工作人员连夜赶到保定,找到将*,说明来意。听到家乡要办电,将*十分高兴,但又听到所需的变压器,又皱紧了眉头。因为买变压器这个事太大了。他无法拿到国务院的调拨计划单。将*拔响了办公室的“喂,王参谋,你立刻与保定变压器厂联系,就说部队需要一台千伏安变压器,但没有计划调拨单,看什么时候给。”“叮呤呤……”稍许,将*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报告*委,和厂方联系过了,没调拔单不能供货。”将*紧锁了眉头。然后,将*机灵一动:“王参谋,你告诉厂方,我可以给他铜。”在那时铜是极缺乏的材料。将*想到了仓库里的炮弹皮。听到有铜供应的厂方打破常规,同意供货。三天后一台散发着油膝味的变电器,在几辆*车的护送下,驶进了盐山县,实现了盐山人过一个过明亮的春节的愿望。盐山的电力事业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盐山在将*的帮助下成为沧州地区通电最早的县。
王猛出生于书香门第,但家境不富裕,王猛的祖父王毓春是前清的秀才私塾先生,父亲王升泰毕业于师范学校,小学教师,在王猛十岁时病逝。家庭变故造就了他独立、自尊的性格特征。王猛的原名叫王宝田,字效孟。饱读诗书的爷爷为长孙取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孟康所言“忠厚传家之宝,诗书继世之田”的两个尾字为名“宝田”,“效孟”则表示效仿孟康,寄托了长辈了孙辈的期望。后来他参加了八路*,真实用王效孟的名字。但一来人们总把他的名字解释为“效仿孟子”,二来又有人常把“效孟”写成“笑孟”,王效孟觉得麻烦,干脆改名王猛。年,十四岁的王猛考入李连完小插班生,校长、爱国人士周砚波教导王猛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王猛的革命引路人。高小毕业如果继续求学,祖父和母亲再无力供他读书,开始一边干农活,一边的农闲时帮祖父教私塾。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王猛自幼攻读诗书,农活却不大精通,这使他对前途越发失望。后来考过宋哲元、高树勋部队学兵均无果。年9月27日,日*的飞机第一次轰炸了盐山县城,四颗炸弹响了三颗,炸死三个人,炸塌一百多间房屋,王猛亲历了那令人恐怖震惊的场景。再也不能等待了,年9月30日,王猛拜别家人,跪在地下给爷爷磕头:爷爷,我报国去了。病重的爷爷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从床上坐起来,平静地给心爱的长孙送了一联古诗: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将*晚年多次回到家乡,笔者曾有幸陪同过将*一次,他说,我曾经跟着爷爷在圣佛给人家教书,爷爷对我的教育影响很深,他的学问很高,毛笔字写的很好。在任国家体委主任时候,路过南昌滕王阁,将*随口背诵了王勃的,令随行大学文学系毕业的人员佩服不已,王猛将*的书法也很好,但是很少题字,也不看书法展览,他说“这些字比我爷爷、父亲的字差远了”话不管对错,足以说明父祖在他心中的位置。晚年的将*,都是选择清明节回家乡,祭奠亲人。那次回来的晚餐上,专门给将*上了一道家乡菜“麻豆腐”,勾起来将*的回忆,“小的时候,跟爷爷教书,人家给做过一次麻豆腐,感觉特别好吃。我在广州*区工作时,*区有豆腐坊,我叫参谋给我弄点豆腐渣来吃,参谋回来说,没有弄到,都喂猪了。首长要吃,明天留着。结果,第二天参谋弄一洗脸盆豆腐渣给我端来了!”他和参谋说“你真的要把我当猪养啊?”我们告诉将*,麻豆腐是绿豆的豆腐渣做的,“我知道,我就是为了找家乡的感觉!”人人都知道许世友嗜酒如命,却不知王猛对酒的喜好不下于许世友,而且他还能吃辣。一口很烈的烈酒,再就一口很辣的辣椒,可以使王猛津津有味地饱一顿口福。他很欣赏那句名言:不辣不革命。到了晚年家人和医生控制他喝酒,还是那次晚餐上,他“谦卑”近乎请求口吻和医生说道“回家了,都是父母官,我总不能一点不喝吧?”“少喝点吧”医生说。他喝自己带来的,装在类似“二锅头”扁瓶里的橙*色的烈酒。喝了三杯后,医生看了他一眼,他连忙说:“革命靠自觉”看的出来,回到家乡,将*很开心。
儒生本是一猛将
年10月王猛参加共产*领导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后改为31支队,自年3月,这支部队东征西讨,王猛随队先后取得了收复盐山、攻克无棣、庆云、乐陵的胜利,初步建立了西至董村,东至庆云,包括盐山南部和乐陵大部的根据地。王猛在战斗中表现勇猛顽强,年3月,参*五个月,入*两个月的王猛被任命为特务营*治教导员。王猛后来说,当时不懂什么是*治工作。对群众做做宣传,对士兵做做表率,比别人干得多一些,好一些,打仗勇敢一些而已。此时王猛的上级是*治部主任周玉峰,就是大名鼎鼎的关锋,在工作中教给了王猛很多的本领,受益匪浅。晚年的王猛回忆自己初上战场的情形:那时我是营的教导员,打仗根本不行,都是靠在战争中学习。他们可以批评我不会打仗,但不会批评我怕死。那时也确实不怕死。年8月,肖华带领八路*东进纵队到达冀鲁边,王猛编入八路*正规部队,后到**学校学习,**素质有了长足提高。年,王猛被破格到五团二营任教导员。此教导员可非那个所谓的“特务营”的教导员,老五团是“根正苗红”的劲旅:它的前身是北伐时期赫赫有名的第四*叶挺独立团,又是年八一南昌起义的一部分,年随朱德上了井冈山,编入红四*第二十八团,年6月编为红一*团第二师第五团,曾获得“中国工农红*模范红五团”的称号,“老五团”成名于此。这支从井冈山下来的部队大部分是红*,副营长以上清一色长征干部,派了一个当兵三年“三八式”的“白面书生”当教导员!他看中了王猛什么呢?组织看中了王猛勇敢、扎实、肯干,又有文化,而文化恰恰是这些老红*们最缺乏的,一些干部写不出宿营报告,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认不全,王猛发挥了有文化的专长。二营长齐丁根参加红*时王猛才有十岁,但他对王猛很尊重,很配合,从不摆老资格。有时他要训斥对教导员不太服气的部下,倒是王猛劝阻,要营长给他一点时间证明自己。齐营长看到了王猛的能力,王猛心里却很清楚,真正要学习的是他自己,*人的第一条是要会打仗,他在老红*面前,他永远是个学生。王猛一向把齐营长当上级对待,处处尊重,事事关照,而齐营长也把自己的战斗心得一一讲给王猛,还亲自带他看地形,部署火力,教他战斗指挥要点和战术知识。齐营长与王猛的合作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那时齐丁根是师长,王猛是师*委。王猛的*旅生涯呈现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他从指导员、教导员、*治部(处)主任、副*委到*委,全都是*治工作岗位;二是与他合作的*事主官绝大多数是比他年纪大资历老的红*干部,他又都能与主官们保持良好的合作,既能敞开互相批评,又能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年10月王猛随部队转战鲁西抗日战场,在鲁西*区郓城东北“围点打援”潘溪渡战斗中,王猛提出了“杀日寇、缴大炮、打胜仗、过新年”的战斗口号,率部将敌*严密包围,英勇发起冲击,与兄弟部队一道毙伤日伪*人、焚毁汽车4辆、缴获步兵炮1门及大批枪支弹药。王猛的出色表现,让杨勇司令员记住了这个当兵只有三年的营教导员。年7月,讨伐顽*齐子修部战斗,王猛亲自带领突击连,以爆破组、投弹组开路,并随梯子组登上高墙,打开突破口,杀入大吴庄据点,在腿部负伤、血流不止的情况下,坚决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王猛参加了邯郸、张家口、豫皖边、千里跃进大别山、宛东、豫东、淮海、渡江、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建国后,王猛任第16*46师*委。年,王猛毕业于*事学院*治系。年,王猛任第二*治学校*委,已经是正*职干部。第二*治学校撤销后,王猛要求回到野战部队,降职安排也不计较。年,王猛任第38*副*委。年12月,王猛任第38**委。
(左三为王猛将*)
文戏要有武将唱
年2月3沈阳*区的38*由辽宁通化移防河北省会保定一带并归北京*区辖制。保定是内地战略纵深地区,38*作为*委的拳头,对外防御,保卫首都安全。不能不说*委调38*到保定是考虑到了战略防御的需要,王猛等人接到调令后也深知本*的战备任务主要是在华北平原防苏联空降突击,并作为中蒙边界二连浩特的战略纵深承当机动使命。38*到保定还有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支左”。保定是“文革”时期最乱的地区之一,曾有“全国山河一片红,只有保定一点黑”的说法。38*在如此敏感的时刻移防到如此敏感的地区,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各方的猜测,使得王猛一开始就面临了如履薄冰的巨大压力。为了搞好同北京*区和河北省*区的关系,为了防止群众组织利用这些传言达到自己的目的,王猛与*长商量做出“三不”规定:不准提“万岁*”、不准在公开场合唱38**歌、不准向群众散发38**史材料。王猛特别要求,必须立即改变群众反映的“人野、车野、猪野、马野”的“四野”形象。应当说,王猛是清醒的、明智的,38*也是慎重的、自律的。他们知道,一支外来的部队,决不能给上级领导机关留下不服从、不合作、骄傲自大的印象。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38*的主观努力在文革动乱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并未取得王猛等人想要达到的结果,相反,他们被一支无形的大手推下湍急的浑水河,再也无法洁身自好。河北省*区、北京*区、以及中央文革领导成员的插手,保定的混乱局面愈演愈烈。
年7月13日下午,王猛被召到北京,参加周总理主持的关于安新县境内白洋淀堤坝的防洪安全问题的会议。这段堤坝被派系武装人员占据,胡作非为,随时有在洪汛中溃堤的危险。周总理命令38*对堤防实行*管,收缴武器,解散武斗组织,保障堤防安全。但省*区负责人认为38*与“工筹派”对立严重,建议由66*接管堤防。周恩来生气了,他责问:保定问题为什么这样复杂?这样难办?就连人命关天的防汛护堤大事,你们也不能统一行动,两派还在打,还在搞破坏!你们到底还要争什么,要争到何年何月?一片沉寂之中,王猛鼓起勇气,挺身而起,向总理大胆进言。他报告了保定*出多门自行其事的混乱状态,他说:我们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往往被一言废之,一举毁之。久而久之,社会上谣言诡辩盛行,百姓思想混乱,***领导权威丧尽,造成保定问题久拖不决。周总理为王猛当着上级北京*区领导的面揭露矛盾,抨击时弊的勇敢精神所吸引,认真地记录王猛的发言。王猛见状,更加放得开,干脆直言:我们身在保定举目无亲,就像没娘的孩子,一切受制于人,无力左右形势。保定的问题出在保定,但其症结又不在保定。我们总觉得后面有一支无形的大手的死死拽住保定不放,想通过挑动两*对立,两派分裂,无休止的两派冲突,好将保定问题长久拖下去,让38*进退维谷,难以脱身,直到被搞臭,压垮,轰走!陪同周总理到会的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无比惊愕,她的国务院工作多年,从未听到有人敢在周总理面前这样大胆说话,王猛真是吃了“豹子胆!”但周恩来却毫无责备之意,他问道:“对于如何解决护堤和保定问题,你有什么想法?”王猛胸有成竹:在中央发布*管防汛护堤命令的同时,请求中央再发一个全面解决保定问题的布告,重点放在收缴武器,制止武斗,解除非法武装,拆除武斗据点,实现两派联合,恢复社会治安和工农业生产问题上。目的是借助中央的力量,将防汛和保定问题放在一起解决。周恩来扫视会场,慢声说道:王猛同志不必过分地担心,中央一定会支持帮助保定!第二天接着开会,周总理一开始就说,王猛同志提了个很好的建议,发布告解决保定问题:这个布告就由河北省牵头,协助38*一起来搞,然后连同*管护堤布告一起报送中央,周恩来又再次命令38*:*管部队要争取快速上堤,先把堤上的武装队解决了,保证不能让坏人闹事。*管部队要分段把守,谁的堤段出了事是要杀头的!又说:中央决心很大,“十一”之前一定解决保定问题,解决不好找38*负责!这是*令状,是对38*的信任和督促。支左开始以来,这是王猛感觉到的从“幕后”伸出的一只最实在、最温暖的大手。在周恩来的直接指示下,保定的问题有38*负责,其余各方不得插手。终于实现了“大联合”,初步恢复了正常秩序。王猛后来说,对当时局势“看不清楚”。但至少知道当时怎样做才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国家。王猛和38*认准,不单独支持一派掌权,而是促成互相对立的两派联合起来,尽快结束夺权带来的动乱和纷争,使社会进入正常状态,这是国家、人民的当时当地的最大利益。谁肯联合,谁就是革命派,谁不肯联合,谁就靠边站。对于任38**委在保定这四年的王猛将*感触就一个字“难!”
两次出任体委主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体育比赛,特别是国际间的比赛蕴藏着更多的是*治和外交,因为几次赛事,引发外交事件,对此毛泽东、周恩来对体委工作非常不满意,以致撤换了体委领导人。年7月8日,中央任命已经是北京*区副*委的王猛任国家体委主任,并担任*的核心小组组长。年7月29日晚,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同时接见七个专业会议、其中包括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的代表,王猛作为新任体委主任坐在主席台上。周总理特地向大家介绍王猛,让他站起来给大家认识,并说:现在王猛同志到体委了,是猛将嘛!到体委后,圆满组织了亚非51个国家乒乓球友好赛,获得周恩来称赞。笔者第一次看到王猛的形象就是为这次活动录制的上出现的,当时还有一首主题歌曲。此后,王猛又把大部分体委干部大从山西屯留五七干校调回北京。解放了一批司局级干部和教练员、运动员。后来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何振梁说:坦率地说,在屯留日子,我对人生失去了兴趣。我原本以为这辈子再也回不到体委了,再也回不到北京了,以为会在屯留种一辈子地了。没想到上天有眼,总理给我们派遣来一个在*治斗争中具有大将风度、指挥若定、用兵如神的体委主任,把我们这些“哀莫大于心死”的士兵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可想而知,我们这些获得新生的人回到体委会怎么干事了!国家体委在王猛的带领下恢复了中国在亚运会会员国地位、组织了中国乒乓球队赴美友谊赛,开展了中美乒乓外交的实际工作。
由于在工作中不同意江青等人的观点和对江青做派不赞同,再加上对“批林批孔运动”的抵触,年,王猛受到严重冲击,有人想抄他的家,他差点拔枪相向。体委造反派对王猛无休止的批判和纠缠,心生退意。年10月,周恩来已经病重,王猛致信邓小平、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等,正式要求回部队工作:去年(年)9月中旬,中央在筹备研究四届人大的时候,我曾向总理提出过回部队工作的请求。……现四届人大即将召开,我再一次提出这一请求,恳请考虑。但是,没有下文。王猛却非常焦急,心情不好,周身疼痛,医院烤电理疗。一天,王猛趴在理疗床上,旁边一张床上的人主动给他打招呼:“你是王猛同志吧?”王猛转过头答:“我是王猛,你是?”“我是胡耀邦。”王猛忙道:“我早已久闻大名,有眼不识泰山,请您原谅!”是的,那个时候,王猛比胡耀邦更有名气,因此胡耀邦认识王猛而王猛不认识胡耀邦。从此,王猛结识了胡耀邦。当时正“靠边站”的胡耀邦通过曾在团中央工作的*中和李梦华了解了王猛在体委的表现,对他十分赞赏。医院里,一来二去,熟悉了很多。胡耀邦后来夸奖王猛:王猛同志是比较开明的,在国务院系统的*代表中是很优秀的。在王猛刚到体委时,当时就有中央领导在高级别会议上说“我给你们请来了四个最优秀的**委”四人中就包括王猛,还有一个是盐山郭桥(现海兴)的64**委郭玉峰.当胡耀邦知道王猛想要离开国家体委是非之地时,非常支持,主动帮忙,找到王震将*,请他向邓小平进言,调离王猛。四届人大前夕,邓小平决定,让王猛到武汉*区任副*委,那里有王猛的老领导杨得志当司令,可以遮遮风雨。体委有些人,依然不依不饶,叫王猛做检查。
1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给王猛打电话电话,转达李先念副总理的意思,催王猛快走,夜长梦多。他要王猛直接到总*报到,不一定要体委的介绍信。接着,叶剑英又传来口信:通知王猛,趁江青不在京,赶快到武汉*区报到。这么多领导关心他的命运,使王猛十分感动。他想起了病重的周总理,王猛不能当面告辞,就写了一封辞行信:
总理:
我在离开国家体委的时候,怀着无产阶级的深厚感情,衷心地向您致以亲切的问候。祝愿您早日恢复健康。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多么需要您老人家有个健康的好身体啊!
我没有完成*赋予的任务,有负于您和*中央的希望,万分惭愧。
今后决心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努力奋斗,以弥补我以往的过错。
祝您早日康复!
王猛
年12月7日晚
王猛在总*报到后,立即到武汉*区就职。武汉*区*委的王平则告诉王猛,邓副主席已当面交代:江青要整王猛,我们把他调到武汉*区任副*委,你们要保护他。
粉碎“四人帮”后,中央领导三番五次叫总*的领导、武汉*区领导、中组部领导做王猛的工作回国家体委工作,王猛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何况那草并不好吃”坚决不回体委工作。由于抹不开老司令陈锡联的面子,终于在年2月回体委第二次担任主任。在体委的拨乱反正工作中,王猛采取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打击报复,客观地评价犯错的人,发挥他们的专长,为体育事业做贡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年王猛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奥委会合法席位做出了贡献。
离休后,王猛在平静和坦然中享受夕阳之美。晚年王猛日常做的是三件事:读书、跑步、喝酒。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年8月8日在北京举办29届夏季奥运会,王猛无比高兴,这里面有他为恢复奥运会会员国做出的贡献,他信心满怀地等着观看奥运比赛!遗憾的是,将*没有等到那一天,年6月29日在睡眠中溘然离世,享年88岁。家乡派人参加了追悼会并敬献花篮。
王猛将*—盐山的骄傲!
盐山县*协吕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