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篇游记,只是行程日志的细节完善版,所以趣味性不高。但如果要要自驾走这条路,可以在本文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细节。行程八天,每天一部分,最后有两个外篇和一些tips是自己的感受。特别提示本文很长,图很多——不过反正,你也点进来了~
-8-11穿插
出发这天到了。
早晨八点多下楼把背囊塞到后备箱里。绕着车转了几圈,最后检查了下轮胎,点火起步。想着先去报亭买新的《兵器》留着行程中休整的时候看,然而时间太早报亭没开门只能留作遗憾。随后加油,正式出发。
,宁河服务区。从西外环一路过来,太阳很足然而空气能见度不好,雾霾严重。
,过京哈互通新安收费站进京哈高速。开出去不远导航上显示前方有一段非常拥堵,继而提示事故路段小心慢行。慢慢蹭到新安服务区边上发现还不止一起车祸,好在都不严重,人也没受伤——都站在路边正矫情呢。附近发现有牌子指示凡进北戴河的津牌车必须进站安检,应该是跟年度的北戴河疗养季有关。
,遵化服务区停车吃饭。这一段已经进入山区,空气能见度一直不是太好,好在道路设施却非常完善,尤其是接连不断的隧道。这意味着不用总是像在国道一样走盘山路。大大小小的隧道,短则多米长,长至多米的牛狼峪隧道,进去按限速行驶需要数分钟才能驶出。
,G25唐山收费站。
,东窝铺服务区。吃完饭的困劲儿上来,在此睡了一觉。前面这一段车外温度舒服了很多。通过小凿子岭隧道,接近米长。
继续出发。
,环首都高速隆化服务区。环首都高速也就是广义上的七环,大部分在河北省境内。左右开始下雨,半小时后雨势加大。行驶到丰宁出口附近时发现前方道路被警察拦上断行,只能顺势下高速。丰宁收费站站区广播一直在播放紧急通知说去往张家口方向断行。问了下收费员,他也并不知道确切消息,只说可能遇到地质灾害了。无奈只得改走国道和县道。雨还在下,县道路况尚可就是路面比较狭窄,然而走了不到半小时第一处漫水段出现。
在山区,短时大量降雨会使雨水汇聚并形成洪水沿着峡谷和低洼处压过去。这段路第一是正处在沟里最低洼处,第二显然平时没有太好的养护,被来往车辆压成了土路。大雨形成的临时性溪流就直接从路面上漫过,路面情况不明。我担心陷在泥里出不来,不敢托大,先停在路边观察。直到前面来了一辆底盘比我还低的髪国车,司机比较生猛直接就往里扎,顺利通过了。我心里有底了,也平安通过。
从早晨出发到下午四点多,由于预计停留加油的服务区被高速封路挡在了外面,油表显示油料比较紧张了。加之走县道毕竟不是高速,其中还包括不少坡度不小的盘山路,路况也不好。车速在这种地方能维持在30就算不错。这种时候油表上显示的里程比实际能走的路要少。还是托导航的福,终于在油箱报警之前到达了四岔口乡加油站,还是品质稳定的中石油,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随着海拔上升,远处山脊上开始见到风机,所见之处也越来越有塞外的味道。
,终于走完漫长的县道转入省道。之前上有一刹那间从一个垭口里出来,眼前瞬间开阔,一眼望去都是高山草甸,一股浓浓的出塞之感。查了下地图,此地名为哈德门坝。
哈德门坝
,到达鱼儿山镇。虽然还在河北境内,道路两旁建筑装饰已然有了蒙古族风格。前行4km右转入国道向北。国道双向四车道,路况之好简直可以与高速媲美,唯一不同的就是并不对路旁村庄封闭,居民可以很方便地上路行驶。国道分段收费,费用并不高。当然如果处在区间内生活的牧民完全可以不用交费,因此也算是兼顾了本地居民和外来车辆的利益,又提供了一部分养护资金。吊诡的是这么好一条路竟然在两份纸质地图上都完全没有标明,简直匪夷所思。
已是傍晚,视野所及完全是草原模样了。
,羊肠河大桥。这里是河北省和内蒙的交界。正式进入内蒙。
,国道多伦南收费站。西方天空依然大亮,正是落日最美的时候。然而天空中有很厚的云层,导致天光大大减弱。
,S27锡张高速桑根达莱南收费站。如果站前右转则转入国道也能到锡林浩特。但为了省事也为了不和大车挤在一起,果断进站上高速。此时天已全黑。刚上高速不久发现俩问题,第一没有路灯,二是一个牌子一晃而过,上面好像写的全程没加油站。庆幸在四岔口已经加满,油料足够。
,到达一个景观台暂时停车。所谓景观台是这样一种设计,相当于高速上一个非常简易的停车区,简易到只是一条路从主路分出一两百米又回到主路,相当于一个加了隔离设施的停车港湾。在分出来的这条路上是允许小车暂时停留的,同时如果在白天也应该是欣赏草原风景拍照留念的不错点位。
高速全程限速,路上车不多,但夜间因为无灯能见度并不好,需要特别小心。如果在华北平原夜间走高速虽然同样没有路灯,但道路两旁经常能看到村庄或者城市,相对而言视觉上有参照。但草原上不同,方圆几十公里可能连个定居点都没有,视觉上没有参照,对里程没有直接感受的话心理上就容易疲倦。
到达锡林收费站。出站后开上一个大坡发现远处灯火通明的锡林浩特。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之前在国道上行驶能见到路边不少定居点,大多是红色的砖瓦房。虽然和草原的色彩不怎么搭,然而定居的意义却很重大。草原的传统是游牧,然而游牧生活是很难享受到便利的信息化服务的(不可能把所有转场的目的地都插满基站,那是不现实的),在信息时代这将成为最大的数字鸿沟。时代要发展生活要进步,怎样让牧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不至于被现代化的潮流落下保证其发展权?稳定的电力供应、良好的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是基础中的基础。一路路况之好让我惊讶,更惊讶的是除了山区个别地段,其余路段4G信号都非常棒。而当深山里的小村庄都能方便地用上手机支付的时候,就保证了传统上边远闭塞地区的居民也可以与城市居民同样便利地获取信息,享受各种便捷的信息服务。
归根结底,很多问题的解决靠的都是发展。而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电力、通信三大支柱不仅是拉动经济这么简单,无论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还是人民生活的提高,是给出怎样高的评价都不过分的。
-08-12环达里湖
锡林的生活节奏比东部慢一些,一早起来在锡林唯一一家麦当劳吃了早点。想起八年前来这的时候这里全城德克士但是没有一家肯德基麦当劳,颇有些感慨。
今天目标达里诺尔。
,上国道之前将油箱加满。空气很好,万里无云,阳光非常强烈,风力在4级左右。气温很舒服,相当于初秋的感觉。
,国道锡林东郊收费站。,国道白音锡勒收费站。
让人意外的是G16丹锡高速也已经通车,几乎与国道平行,而在纸质地图上依然标明为在建(还是18年版地图)。
一路绿色大草原,不时有自驾的外地车停在路边休息拍照,京牌冀牌车居多。相对于我,虽然已来内蒙多次但是大多在深秋草原一片金*的时候,绿色大草原还是第一次见到。
国道路况不是太好。由于大车碾压,搓板路和小炮弹坑常见,对车辆减震并不友好。还有个别路段正在维修,需要走土路绕行。但只要小心还不难通过。
公路在前方延伸到地平线尽头。放眼望去目力所及的大草原上遍布山地、沟壑、丘陵、平原,远处的大片风机。对于现代的机械化合成部队来讲这里的确是非常棒的展开地域。想象一下眼前的大草原上坦克、步战车展开队形高速冲击,自行加榴炮和火箭炮跟在后面向敌方集结地域进行火力覆盖,空中武装直升机和突击运输直升机遮天蔽日,看不见的空气中是繁忙的无线通信和激烈的电子对抗,想得我心潮澎湃。
又联想到古代中原*权的北方边患。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具有高度的机动性,亦兵亦民,平战转换非常迅速甚至根本就是一体,这样的社会结构可以说就是为战争而生的。而骑兵是那个时代机动性最强冲击力最强的部队,擅长的就是大范围迂回包围并从容选择攻击的时间和地点,快速集结形成局部兵力兵器的优势,而当形势不利时也能快速撤离。缺乏骑兵传统和资源的中原王朝如果仅靠步兵为主力面对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攻击往往即便苦苦支撑守住也损失惨重得不偿失,而且防不胜防。往往陷入打不赢的时候也跑不掉,打得赢的时候却追不上的困局。在大草原上步兵对抗骑兵是没有任何可能的,因此对中原农耕*权来说,天然屏障对国家安全就显得极为重要。即便到了现代,在苏联最强盛而中苏关系紧张的那个年代,中国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事威就是苏联庞大的装甲部队从蒙古方向向京津冀快速突进,对于装备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如对方的解放*,在内蒙草原上不多的战术支撑点的作用就是以自己牺牲到最后一个人为代价迟滞苏*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以使主力部队在阴山山脉-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大兴安岭一线有足够的时间利用天险建立起坚固的防线。没去过这些地方的人可能不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德性,长的要多任性有多任性。古代想要通过这道天然屏障能且只能是通过有限的几个豁口比如“太行八陉”这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因此失去了海河以北燕云十六州的宋代面对契丹和后金基本是只能被摩擦的份。而在建国后,这道天险同样成为防御北方苏联的装甲洪流的最大期望,好在设想中的大规模战争最终没有成为现实。
很多书本中一笔而过却不好理解的点,其实到了现地亲眼看看就全明白了。
,顺利到达达里湖北岸渔场。找了家宾馆住下。现在不是旅游最旺季,虽然整个渔场里也有几辆自驾车,京牌或冀牌居多,但整体上依然显得冷清。
有意思的旅店老板看到我的身份证感觉很亲切,他说自己是滨海学院毕业的。缘分啊。
定好房间出来转转,走达达线到了传说中的曼陀山庄,感觉就比北岸渔场大一点而已。路上起飞两次包括在曼陀山庄附近飞跃曼陀山的一次。
曼陀山和达里湖
飞跃曼陀山的时候
曼陀山以南
云层很低,升起米几乎到了云底的感觉,云团在地面的影子清晰可见。飞跃曼陀山时飞机云台一度失灵,让我非常紧张以为是机器出了问题赶紧返航,好在落地后云台就没事了。
飞了一会饿了,没有停留就直接原路返回。午饭是老板准备的手抓肉。恩,纯肉。
中午给飞机充电顺便睡了会。起来后左右,外面开始下雨,渐渐下大以致成暴雨级别。直到左右才渐渐停止。云层浓密,晚上拍星星是别想了。
继续出发周围转转,从渔场入口拐上岔路,路经一队打着山东蓝天救援队旗子的车队继续向前。路是不到两车宽的柏油路,由于下过大雨数个路段漫水,还好都不难通过。左手边可以清晰地看到达里湖,远处对岸曼陀山上空依然是浓云密布翻滚。中途起飞了一次。路上有数处公路沿着丘陵走,坡度不小。
远处达里湖和对岸浓云翻滚的曼陀山
大草原远方的火山群
竟然到了10年过来徒步的时候被狗爷追的地方,一眼就认出了那片树林和房子。那时这一片地区的路还都是土路,只有越野车能通过,然而现在都成了路况不错的水泥路面公路虽然不宽。路经耗来河,起飞拍照,沿着当年徒步的路线飞到湖边。这里变化非常大,心里很感慨。
耗来河
耗来河,连通达里湖和它旁边的鲤鱼泡子。鲤鱼泡子中的淡水由耗来河注入达里湖。河流蜿蜒曲折,最窄处河面宽仅十几公分,搭一本书就可以当桥,因此又叫书桥河。
继续向前走发现进入了浓密灌木丛中,路况倒是还可以,只是很难判断前方有什么。时间紧张,艰难调头想去看看鲤鱼泡子附近是不是也已通了公路。但到了村子附近发现依然是土路,非常难走。安全起见遂放弃(之前没有打印卫星地图因为打印了也没用,GE上这里还是年的图)。天色已晚,遂开导航看看建议,发现从南岸可以直接逆时针绕过去。这是当年独自徒步大草原,遇到那对来自北京的开越野车的老夫妇的地方——只不过那时候还是越野车才能勉强通过的土路,现在都已是平整的水泥路面。于是直接按导航的出发。
一路路况还不错,与八年前来这相比裸露的沙土已经很少能看见了。公路不到两车宽,遇到错车要小心,好在一路车不多。道路两边草场都被铁丝网围住,分属不同的牧民。由此想到其实内蒙大草原上现在已经不是徒步的好地方了,因为草原很多地方已经被铁丝网围栏圈成了个人承包的牧场。但草原依然是自驾非常好的地方,这条小路起伏蜿蜒,完全可以当环达里湖拉力赛的赛道。
走着走着地图上显示到了上午曼陀山庄附近,按导航提示拐了个弯发现其实就是上午到的地方,只是上午到这就折返回去吃午饭了。后面的路相对简单,上午走过一次所以心里也有底了。天色已暗了下来。一路狂奔,回到渔场。
下午这一路是不经意间完成了环达里湖的车程。
达里湖周边现在有大大小小非常多的度假村和宾馆,下午走在环湖的小道,特别是南岸的时候尤其明显,接待设施从数量上说是不缺的。然而质量参差不齐,而大部分接待设施还停留在用骑马当招牌招揽游客的牧民农家乐程度,住宿条件是最大的短板。具体来说,平整的硬化路面、完善的上下水(冬天还要防冻)、24小时热水(大部分小宾馆采用热水器,既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不方便)、通信基础设施、房间卫生和卧具的卫生都是衡量一个成熟的旅游接待设施的硬件标杆,也是客人非常敏感的点。但大部分小度假区或者宾馆由于资金和意识问题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标准。周围配套支撑缺乏也是重要的因素。
-8-13地质遗迹
达里湖附近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这里有不少火山遗迹。通过之前查的地质资料发现这片地方正是华北地台的边缘部分,而这种板块间的交界地带往往伴随着地质历史上活跃的火山活动,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是各种金属成矿的理想环境。有人问煤矿呢?煤矿不是靠火山运动形成的。
想象一下并不久远的地质年代里这里活跃的火山喷发,激动。
今天第一个目标是渔场旁边的一个火山遗迹,砧子山。
砧子山虽然是火山活动的遗迹但是没有明显的火山口,如果说像,从山体形状上说这一座孤山还真有点像澳洲的艾尔斯山。
到了砧子山附近,下公路到一片牧民农家乐的围栏外。问了问管事的大爷那山能不能爬,大爷很痛快说爬吧没人管,有现成的上山的路。我心里暗喜,总算没被圈在私人牧场里。拿好相机无人机换好登山鞋,看了下时间,装上一瓶水就出发了。这是这次行程里唯一的山地活动了吧~不过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让无人机闲着,放飞起来除了鸟瞰整个砧子山,更重要的是用自动追踪模式跟踪我的背影,回去剪片子。
砧子山脚下有块石碑上面刻有山的简介。再向上一点的斜坡上岩壁里嵌入了另一块石碑,走近一看,是砧子前岩画的介绍。这里人类活动的历史比我想象的要早得多,那时候砧子山还是浩瀚的古达里湖中间的一个岛屿。
一开始试图从山腰横切过去找向上的路,不过越走越不对,干脆返下来到山脚下那条明显的马道上,果然绕到了山背面马道顺山势而上,非常好走,一路不断看到外露的火山岩。纯爬升的部分不长,刨去收放飞机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10分钟就到了砧子山平坦的顶部。
路上无人机分别起飞三段,山脚下,山腰上,登顶过程。虽说是折叠便携无人机但实际上放飞还是要花费一会的,组装调试开机搜信号,全好后才能开飞。一个人兼顾着边走边飞边拍总会比较累一点。更头疼的是倾斜的山坡上不好找无人机降落点。
山顶平坦,最高处有敖包,地图上显示了名称叫都希乌拉。旁边还有一水泥浇筑的桩子,中心有金属,估计是测绘用的标定物,用自带的GPS测定了坐标。
这里视野非常开阔,向南可以俯瞰整个达里湖,北方目力所及之处是辉腾梁草原上大大小小的火山口。
这样平坦的起降场是飞行的好场所,整整一个架次贡献给了这里,顶着高空的强风,提心吊胆地担心信号传输故障,好在最终无惊无险。电磁环境非常干净,飞出1米左右后遥控信号依然是满格。
最后一个起落完成后已是左右。收拾好装备慢悠悠下山,从容回到渔场,吃饭充电。离开渔场。这次没有再进北岸景区,90块钱的门票不值。
下午计划中的目标是之前到过的一个马蹄形火山口。然而第一次到是徒步走到,第二次是和当时一个朋友自驾,经很长一段颠簸的土路后才到,之前记录的资料在搬家中已丢失。鉴于目前道路整修的状况还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入口。从渔场出来拐上国道越走越觉得不对,左手边只有十公里外一条开始在修的土路,稍远一点两边的车辙很深了,凭我的车是无论如何过不去的。尝试未果后决定反方向,先回锡林浩特再转国道向辉腾梁风电场进发,毕竟八年前年那次单人徒步的起点就在国道辉腾梁风电场段。果断拐上和并线的锡张高速快速杀回锡林浩特。
国道的路况比国道好太多,虽然也有不少载重卡车通行但路面很少有被压坏的部分,也不用担心突然出现的横沟和炮弹坑,维护水平显然要高很多。开出20公里左右右手边见到了著名的平顶山风景区,这也是火山活动的遗迹。继续向前走,远方天际线上是壮阔的辉腾梁风电场。顾不得欣赏和怀念,随时留意着左手边有没有能进去的路,结果走了好久只看到一条不宽的水泥路,路口上写着三公里到达一个牧场景区。而其它地方不是完全没路但是基本是风电场的工作车辆比如巡视车和小货车直接在草原上压出来的路,我自己不能轻易这么冒险。于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硬着头皮拐上了之前那条水泥路,大不了不就是在牧场门口绕一圈再出来吗。
谁知开着开着都过了牧民农家乐了,前方的水泥路完全没有到尽头的迹象,路况还都不错。不久看到一条砂石路出现在右手边直接通向远处一个火山脚下,决定下去探下路。至于砂石路的路况,基本是履带式推土机走过的感觉,搓板路但基本还算平整,没有中脊没有托底之风险。
以20多公里时速3档又行驶了十多分钟,终于来到了巨大的风机丛林中,在一个标号12的风机附近停住。不远处火山清晰呈现在面前。后查,此山地图上名为熬特根乌拉,由一座主火山口和一座小火山口组成。而这条土路果然是风机的维护通道,停车的时候还有巡检车经过。
其时已到,虽然还有三个小时才黑天但是像上午一样走过去登顶显然不太现实,需要把天光留给回到国道的路程。于是直接起飞大范围航拍,顺带给风电场留了影。虽然还是没到马蹄山,也算了了个心愿。唯一有点提心吊胆的是空中风力比上午要强,遥控器一直显示风力警报,这种环境下一架小飞机实在是脆弱得很。这里是强风带所以才在这里建风电场,真遇到这种高空强风就算我打开应急模式也真没有把握一定能飞回来。
从土路回来拐上水泥路,突然对这条水泥路产生了兴趣。它到底通向哪?纸质地图是别想了没那么大比例尺,手机信号微弱,好在下了离线地图。顺地图往前梳理,发现这条非常不起眼的小路竟然是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内部道路!而且终点也是拐上国道的!这就好办了!油料足够天色尚早且路况现在看还不错,如果中间路断了再返回就是。
茫茫风电场,道路向远方。开车走过,瞬间想起《后会有期》里那个航拍镜头,于是毫不迟疑又来了一个架次的自动跟拍,效果很满意。这一次行程创造了好多个第一啊。
保护区里人烟稀少但不是完全没有居民,偶尔还会路过一两个定居点,每个一户人家。但虽然大部分路程只能看到我这一辆车,但要说完全没游客也不准确。走到离还有5公里多的时候,大概突然看见前面道路上有一辆私家车停在路边趴在草地里,一辆救援拖车正试图把它拖走。
由于路面比较窄拖车占据了整个道路宽,我停车等待顺便上前观察,发现是一辆云南牌照的车。旁边一个有点胖的小伙子满头大汗面色不安,显然是车主。聊了两句,原来小伙子是北京来的,在过一个横沟的时候速度没降下来导致车辆损坏不能行使。幸好这里离国道不远而且手机信号还好,叫来救援拖车比较方便。救援车很快把损坏车辆拖上平板,跟小伙子互道再见后继续向前行使,果然前面是一个好大的横沟。
拐上国道,右转返回锡林浩特。到目的地后天还没完全黑。
晚上锡林浩特休整。
-8-14沙漠小镇
早起天气大好,气温甚至有点凉。吃完早餐出发,上前加满油。正式开始行程。今天的目的地——浑善达克沙地中的查干淖尔。任务第一是航拍查干淖尔,第二是寻机拍星星。
国道走了不远根据导航上了县道,里程碑标注为Y。刚开始有两三公里路况还很不错,虽然是水泥路面但很平整。不一会路边有辆京牌车停着,旁边有个大叔招手拦车,然而我前面一辆车停都没停就走了,大叔显然失望,看到我又招了招手。我停下降下玻璃,聊了两句原来大叔也是来自驾,到这迷路了。我告诉他正确方向后继续上路,临走前大叔一句“一路平安”的祝福让我倍觉感动,毕竟同在路上啊。
继续前行很快问题就来了,路面上是连续不断的炮弹坑和横沟,接连中了几次招,于是降速前行加强观察。怎么会这样?很快答案出现了,不断有载重大卡车从我对向驶来。要么说载重车是马路杀手呢。再前行一段大车的源头找到了,芒芒大草原上一家水泥生产企业(还是河北的)赫然出现,门口十几辆载重车排队等待进入厂区。原来是水泥运输车,怪不得是“道路毁灭者”。过了这个水泥厂路况马上好了起来。
此时真正是行进在浑善达克沙地腹部了。
浑善达克沙地并不是完全沙漠一片。相反这里很多湖泊,也不缺乏草场。乡道两边目力所及都是一片大草原景色,完全没有沙地的意思。沿途个别路段手机信号很微弱甚至没有,但大部分时间可以保证基本的4G信号,让人非常意外。毕竟如果国道上有这个待遇是没问题的,而这种乡道上也有这个待遇,可以想见对通讯基站的投入是多大。
9到达哈日阿图小镇,这里应该是德勒格尔苏木的治所所在,有加油站。
顺便说一句,草原天路这种景色其实在内蒙草原的乡道上到处都是。一条路笔直地通向天边,让人心情很是舒畅。至于那个网红么,期望值太高反而容易失望,不评价。
到达查干淖尔镇。查干淖尔镇得名于它附近的查干淖尔双湖。如果从空中俯瞰,你会发现这完全就是个在茫茫大草原深处的驿站型小镇。乡道贯穿全镇,同时也成为查干淖尔镇的轴线。从镇的这头步行到那头,2分钟有点紧,4分钟肯定富裕。然而小镇虽小但五脏俱全,长途车站,卫生院,派出所,加油站,宾馆,饭店、修车店一应俱全,像极了西部电影里那种交通线上的驿站的样子。是个拍电影是个好地方,也极适合做小说的故事背景。
镇上有两家宾馆住宿条件稍好,找了一家住下。所谓稍好其实也是相对的,只是房间比较干净而已,没有空调只有电扇。有一扇窗户是打开透气的,草原上的苍蝇不少飞了进来。店主服务贴心还给配了苍蝇拍。整个环境其实就是高配版的大车店,不过已经比想象的好很多了。至于信号么,4G和wifi也都很好。中午在宾馆对面的小饭店吃饭,店主是蒙古族,做饭很实在。一碗牛肉面有一半是大块牛肉,价格也很公道,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