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正稳步进行,96家申报入围单位揭开面纱,其中74家来自年公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级创建单位,22家来自地级创建单位所辖区县和直辖市所辖区县。96家区县各有特色,品橙根据各省公开公示的资料一一道来。
1.北京入围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北京市首批入选3个、第二批入选2家。此次在国家首批申请验收认定中,延庆区(第一批)、平谷区(第一批)和怀柔区(第二批)3家入围。
1.1延庆区:冬奥特色,“+旅游”先锋
延庆区紧紧围绕冬奥会世园会巨大发展契机,优化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促进延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延庆模式”。
一、推进“赛会+旅游”;
二、推进“农业+旅游”,延庆深入挖掘世园会旅游功能,大力发展精致园艺产业;
三、推进“体育+旅游”;
四、推进“林业+旅游”,以三万亩平原造林项目为依托,打造体育休闲公园,构建“山区绿屏、平原绿海”的生态格局。
五、推进“文化+旅游”,开展长城文化带建设,打造北京长城文化“金名片”。
六、推进“养生+旅游”,延庆充分发挥井庄镇、大榆树镇等地的中医药优势,依托乡村闲置院落,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1.2平谷区:休闲引领,和谐宜居
平谷区抓住举办世界休闲大会机遇,以休闲产业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平谷在农业“高精尖”、绿色物流、以及休闲旅游三大产业之上升级优化产业布局,绿色创新发展。年世界休闲大会在即,平谷区特别是金海湖区域将全力建设世界休闲中心、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休闲、生态、旅游、文化的发展。
1.3怀柔区:做大旅游,多头并进
怀柔区以“大旅游”工作格局推动全区旅游业不断实现新发展。怀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的拉动力、融合力,将旅游发展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做好“旅游+”“+旅游”等九方面工作:主要为:“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养生”“会议会展+旅游”“影视+旅游”“科技+旅游”“商业+旅游”“工业+旅游”。
2.天津入围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天津市首批入选3家。此次在国家首批申请验收认定中,蓟州区、和平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3家入围,均为第一批入选单位。
2.1蓟州区:对接首都,工作全面
蓟州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精准对接首都资源。“**统筹、部门联动、各尽其责”的创建氛围,全域式布局,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建设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全面助推了蓟州旅游供给侧改革,旅游品质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空间规划日趋完善。
二、是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三、是品牌宣传有力开展
四、是智慧旅游建设全面推开。
五、是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2.2和平区:中西合璧,发展精准
和平区围绕天津市设计产业集群、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发展国际水平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优化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与业态产品,打造中西合璧、全域发展的“城市会客厅”;围绕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建设,发展精准高效的检测、治疗、康养等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鼓励发展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及跨境医疗等新业态,支持发展养老服务,打造精准高效的健康服务中心。
2.3中新天津生态城:以点带面,突出特色
中新生态城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特色化、中高端旅游产品体系;同时推进旅游秩序建设,力争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旅游服务精细化。
一、景点串成线体验各不同
二、服务新升级智慧做引领
三、文旅深融合产业再聚集
3.河北入围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河北省首批入选11个、第二批入选6家。此次在国家首批申请验收认定中,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第一批)、邯郸市涉县(第一批)和保定市易县(第一批)3家入围。
3.1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创新发展,目标高远
北戴河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区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旅游业的立区主导地位,加快文旅融合步伐,不断增强旅游对财*收入、群众增收的双重拉动作用。
重点扶持新绎旅游、兴龙文旅、歌华等企业做大做强;完成东山旅游码头建设,探索发展休闲渔业;挖掘老别墅文化,发展文化微旅游;完成鸽子窝5A级景区创建;打开旅游产品供给突破口,主导搭建研学、婚恋、体育等“产业+旅游”开放合作平台,打造北方旅拍胜地和国家营地教育示范基地;深化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文明旅游工程,持续加强旅游行业治理体系建设。
3.2邯郸市涉县:以大带小,注重质量
涉县抓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机遇,瞄准“生态肺城、诗画涉县”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全域旅游建设,带动其他产业同步提升,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谋划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时,注重强化乡村旅游发展大格局,在推行“3+1+X”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在全国创新提出了在每个乡(镇)、村建立全域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站)的思路。每个服务中心(站)均设专门办公场所,由乡(镇)长、村委会主任担任服务中心(站)一把手。
3.3保定市易县:顶层设计,优质发展
易县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引领县域经济的龙头产业来抓,确定了“一城五区四带”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凝聚起全县“一盘棋”的工作合力。
以规划引领、龙头带动、丰富业态、乡村振兴、体制创新、环境优化推动全域旅游优质发展,构建有主题、有重点、有内容、有节奏的旅游品牌营销体系。
4.山西入围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山西省首批入选5个、第二批入选15家。此次在国家首批申请验收认定中,晋城市阳城县(第一批)、临汾市洪洞县(第二批)、晋中市平遥县(晋中市系第一批创建单位)三家入围。
4.1晋城市阳城县:产业转型,产业富民
打造全域旅游样板是阳城县年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把旅游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富民的重要支柱,致力“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他们坚持重点突破、品牌引领,抓好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龙头景区打造、品牌市场营销、运营模式创新等工作,推动阳城县全域旅游产业转型。
4.2临汾市洪洞县:全域发展,全民动员
洪洞县十分重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机制创新,形成了自上而下、多部门配合的工作推动机制。
一、实现旅游规划全域化。
二、构建旅游产业大格局。按照“一核四线六大片区”的功能布局,逐步将洪洞建设成为旅游大县。
三、加速旅游项目建设。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五、整合乡村旅游资源。
4.3晋中市平遥县:突出核心,完善体系
平遥县旅游工作围绕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孟山、南良温泉五个核心区域,致力发展平遥全域旅游的五大版块,深入推进旅游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平遥县成功树立了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平遥古城为核心的景区品牌,全县以“一城两寺”为龙头,形成了以6条骨干特色街区、三大文化演艺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
5.内蒙古入围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入选5个、第二批入选9家。此次在国家首批申请验收认定中,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二批)、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一批)、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第一批)三家入围。
5.1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针对弱点,加强管理
满洲里市近年来科学实施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持续提高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将满洲里市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一、加强旅游市场准入管理。
二、加强旅游纪念品商店的管理。
三、加强对餐饮、宾馆、酒店的管理。
四、加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督检查。
五、加强旅游合同的管理。
六、加强旅游广告的管理。
七、做好中外游客权益保护工作。
5.2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文化引领,提升品位
康巴什区以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为龙头,从战略高度和综合角度,委托专业旅游规划机构编制《康巴什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针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和标准”,结合发展实际,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全域景区化、产品全时化、环境全优化、产业全发展、营销全品牌、全员齐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局面。突出文化引领,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助推产业发展。
5.3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布局合理,发展全面
二连浩特市积聚全市力量,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继续加大旅游业软硬件方面投入,在“旅游+”、“+旅游”、旅游市场化运作、旅游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平台搭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和《二连浩特市全域旅游创建任务分解表》,将具体创建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建立联络督查机制,定期通报情况。
6.辽宁入围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辽宁省首批入选11个、第二批入选9家。此次在国家首批申请验收认定中,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第一批)、辽阳市弓长岭区(第二批)、朝阳市喀左县(第一批)三家入围。
6.1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项目引领,转型升级
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以全域旅游建设为引领,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开发冬季旅游项目,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6.2辽阳市弓长岭区:突出特色,营造环境
弓长岭区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时旅游、全域发展的崭新局面进一步夯实。年以来,弓长岭区全域旅游加速发展,高标准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已初步形成了“旅游+冰雪温泉”“旅游+养生养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开创了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6.3朝阳市喀左县:高度重视,模式创新
喀左县将旅游产业置于“五大幸福产业”之首,紧盯“发展全景喀左、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融合发展、传统旅游与新兴业态相辅相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齐抓共进的新格局。
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县长分别牵头的产业推进组及旅游规划审批委员会,构建了由一个县旅游发展委员会辅以县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分局、旅游巡回法庭3支执法队伍,以及若干个职能部门组成的“1+3+X”旅游管理模式。
7.吉林入围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吉林省首批入选15个、第二批入选4家。此次在国家首批申请验收认定中,延边州敦化市(第一批)、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长白山系第一批创建单位)、通化市集安市(第一批)三家入围。
7.1延边州敦化市:联盟推动,产业融合
敦化市按照省、州提出的“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启动编制了各项规划,率先完成“1+3+N”旅游管理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强化“1”的统筹,成立领导小组,每年列支万元扶持全域旅游发展;提升“3”的效能,成立旅游公安分局、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联合执法、综合监管;打造“N”的合力,建立全域旅游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区域旅游联盟,设立旅游专干,与旅游协会总会、分会、*支部,形成联盟合作、联动推进、联合共赢的新气象。设立了30个服务站和36个示范点,监管服务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敦化全域旅游迈入大数据时代。
7.2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绿化造林,生态文明
池北区围绕“创建国家级优质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总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旅游发展为龙头,以文化和特色生态资源为两翼的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了“旅游城镇化、城镇景区化、景区国际化”。目前,池北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0平方米,是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6.7倍。
7.3通化市集安市:五大产业,助力旅游
集安市坚持“旅游+”发展思路,以资源全域整合、产品全域优化、线路全域统筹、市场全域营销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形成五大业态,推进全域全产业发展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健康产业,旅游+城镇化,旅游+文化产业,推出《塞外江南集安行》等大型文旅综艺节目、高句丽系列文创商品、抗联红色旅游线路等。
8.黑龙江入围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黑龙江省首批入选6个、第二批入选7家。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第一批)、黑河市五大连池市(第一批)、鸡西市虎林市(第二批)3家入围。
8.1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顶层设计、智慧旅游
作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大兴安岭漠河市全力打造“产业更兴旺、城乡更美丽、百姓更富裕”的全域全民发展新格局。
漠河市聘请专业人员完成了《北极村景区提档升级规划》、《北红村风貌控制及旅游发展规划》、《古城岛概念性规划设计》等;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全域旅游导览图,完成了主次干道和景区交通指引标识摸底统计,建立了漠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