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在黑龙江中俄边境线上,有一座小山丘,它既不雄壮,也不威武,却有个大气磅礴的名字——龙骨山。这里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出土了我国最早组装的恐龙化石——神州第一龙。
黑龙江是我国最早发现和挖掘恐龙化石的省份,地下埋藏着大量的恐龙化石。距离龙骨山最近的嘉荫县,因龙而生,因龙而名,有“恐龙的故乡”之称。在龙骨山脚下,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建起了嘉荫恐龙地质公园。
中国人一直以“龙的传人”而自居,嘉荫也因此而沾了几分“龙气”。
嘉荫恐龙国家公园位于嘉荫县城西约9公里,霸气的大门向世人宣扬着此处“神州第一龙”的骄傲。
地质公园三水环抱,临江而立,沟壑纵横,群峰相瞩,层林叠嶂,自然景观奇异绚丽。经专家考证,公园内的化石地层主要富含白垩纪晚期的动植物化石,地层剖面完整,为白垩纪的地理地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佐证,简直就是一座露天的白垩纪地质博物馆。
在地质学上,将地质年代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而其中的“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也就是恐龙出现、繁荣到灭亡的时代。三叠纪时期,恐龙开始出现;侏罗纪时期达到繁荣,也就有了我们最为熟知的美国大片《侏罗纪公园》;而白垩纪与新生代第三纪之间,也就是约万年前,曾有一次大规模的物种灭亡,地球上大部分的动植物都在这段时期毁灭,恐龙也不例外。
物种灭绝的原因,目前公认的是小行星撞击说,或火山爆发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白垩纪末期,随着地壳的升降和气候变化,当地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陆地漂移,洋流逆转,火山喷发,或许是地球变冷,或许是植物更替,恐龙失去了食物。在白垩纪后期,恐龙数目逐渐减少至灭绝。而嘉荫特殊的地质环境为恐龙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质公园。
相比较我国其他发掘出恐龙化石的省份,位于白垩纪地质层的嘉荫更显得珍贵,因为她代表了恐龙的灭绝时期。
地质公园内,有一座将自然科学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的恐龙博物馆。馆内陈列着由鸭嘴龙、霸王龙、疾走龙、甲龙的骨骼化石组装成的8具恐龙化石骨架。这是我国自四川自贡、云南禄丰、江苏常州、内蒙古二连浩特恐龙博物馆后又一座大型恐龙博物馆。
博物馆内,完整展示了恐龙的诞生、兴旺和灭绝的年代过程,以及多种恐龙复原模型。
自然少不了这镇馆之宝——恐龙化石骨架
遗憾的是,百余年前,外敌入侵,当地居民不懂保护,天灾人祸,损失的恐龙化石早已无法估计。俄国人就曾越过边境,盗掘大量了恐龙化石运回国内。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发掘出了我国第一架恐龙化石,成为了中国地质学的里程碑。
龙骨山是一座大型的恐龙墓葬群,在这里已经发掘出了十余架恐龙化石,据专家估算,地下仍然埋藏着近百架恐龙化石骨架,嘉荫是名副其实的“恐龙之乡”。
嘉荫,属黑龙江省伊春市辖县,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邻。
黑龙江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