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蒙古,估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我国北方重要内陆邻国,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一脉相承,在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只是在上世纪40年代末才得到中国承认独立,并长期受到苏联深度影响。蒙古国面积约为.6万平方公里,比内蒙古自治区略大,该国家人口仅为万人,约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八分之一,土地广袤却人口稀少,坐拥众多矿产资源,本应成为人均收入很高的富国。但是,苏联解体后,摆脱苏联控制的蒙古国却没有走出靓丽的发展曲线,时至今日,蒙古国已经成为贫困、落后、过度西化的负面典型。究其原因,原因是复杂的,既有经济结构畸形的因素,还有过度西化,价值观迷茫的因素,还有对两大邻国心生畏惧,执意推行“第三邻国”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素。对于蒙古国来说,两大邻国夹击的地理位置和挥之不去的历史和地缘渊源无法摆脱,蒙古国还是要正视现实,放下不必要的担忧,充分发掘两大邻国的市场,寻回既有的历史传统才是发展的正途。
坐拥矿山草原资源,蒙古国却在吃土
蒙古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已发现和拥有80余种矿产资源,多个矿区,和0多座采矿点。铜矿储备量20多亿吨,黄金储备量吨,煤炭储备量亿吨,石油储备量80亿桶,铁矿储备量20亿吨,磷矿储备量2亿吨,银矿储备量吨等等。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资源够用年。
此外,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蒙古国畜牧业十分发达。按照蒙古国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年底蒙古国牲畜头数逾万,人均拥有牲畜头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年蒙古国GDP仅为.37亿美元,而年内蒙古的GDP是亿元,两者差了将近二十倍。人均多美元,在多个国家里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外债也持续走高,截至年底已经超过亿美元,年不过90亿美元。这样看来,蒙古国有点辜负了这块好家底,发展得让人失望。
经济结构严重畸形: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和畜牧业
造成蒙古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困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结构严重畸形,即采矿业和畜牧业占据大头,前者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制约,后者受生态影响逐年萎缩,其他工业发展严重不足。先看看采矿业。年,蒙古国外贸出口额达亿美元。其中煤炭出口约31亿美元、铜精粉约18亿美元、铁矿石约为5.7亿美元、石油出口约为3.66亿美元,锌精矿粉约为1.9亿美元。但这一出口额远不能与十年前相比。在年之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曾长期在高位,-年,蒙古GDP增长一直维持在7%之上。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GDP短暂下行,但随后就是一波反转,一度飚至17.3%。这使得依靠矿产出口的蒙古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年以后国际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结束了长达十年的高价阶段,价格持续下降,这就使得以矿产资源出口为支柱产业的蒙古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加之年出台的《限制外国投资法》吓跑了众多外国投资者,使得蒙古政府负债率居高不下,财政支出严重透支。再看看畜牧业。蒙古国是一个畜牧业大国,全国拥有牲畜数量将近万头,人均牲畜拥有量高达20多头,位居世界前列。这将近万头牲畜,主要包括,羊、马、牛和骆驼。其中羊的数量最多,约占牲畜总数的86.8%,分别为绵羊占46%,山羊占40.8%。但蒙古国畜牧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经营模式粗放。现在蒙古国基本都是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平均一户可以养殖几百头羊,需要大量人力。据统计,蒙古国大约有30%的人口,仍在直接从事着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
二是畜牧业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风险很大。蒙古国纬度较高,冬季严寒多风雪,很多地区甚至可达零下20到零下30摄氏度。寒冷的气候对畜牧业威胁很大,抵御牲畜疾病的能力也非常有限,一旦出现干旱、冰雪、虫害、牲畜疾病等问题,就会给畜牧业造成很大冲击。所以蒙古国的畜牧业,基本也可以说是靠天吃饭。但是,光靠这两个产业并不能满足蒙古国的生产生活需求,由于在前苏联时期,蒙古被前苏联牢牢控制,蒙古被定位为采矿业和畜牧业大国,轻工业基本没有发展,现在蒙古几乎所有的日用产品都要从国外进口。
乌兰巴托郊区苏联解体后蒙古国迅速全面西化,价值观迷茫
自从二战之后,蒙古就几乎闭关锁国,完全苏化。在苏联解体之后,真正获得独立的蒙古终于可以全面接触外面的世界。依靠得天独厚的原始风情,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欧美人士来此度假、探险。由于蒙古城市化率很高,首都乌兰巴托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人口,再加上年轻人占比很高,他们崇尚欧美和日韩等国的生活方式,使用西里尔蒙古文,抛弃了传统回鹘体蒙古文。短短二十多年,蒙古已经从闭关锁国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变成亚洲最西化的国家之一。
对两大邻国的畏惧:蒙古推行“第三邻国”政策
从历史上看,三百多年来,外蒙古长期被南北两大强邻纳入控制。先是在17世纪被康熙皇帝纳入清朝版图。年末,趁“辛亥革命”之际,外蒙古第八世哲布尊丹巴活佛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外蒙古独立,僭称“大蒙古国皇帝”,取年号“共戴”。随后驱逐清朝驻军及行政人员。年,沙俄与日本签订了第三次《日俄密约》,双方划分了各自在满蒙的势力范围,俄国势力彻底取得了外蒙的主导权。年到年,民国政府曾在徐树铮的推动下,武力收复外蒙古。但好景不长,在苏俄的势力恢复后,苏俄年,哲布尊丹巴活佛活佛去世,蒙古人民党中央通过决议废除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政体,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为彻底控制蒙古,政治上,苏联人大肆屠杀反苏的蒙古高层领导、蒙古王公和黄教喇嘛;经济上,苏联人完全控制了蒙古的经济,阻止蒙古的工业化进程;文化上,苏联人在取缔黄教的基础上,禁止成吉思汗崇拜,引入西里尔蒙古文取代传统蒙文。苏联人控制蒙古直至苏联解体。
蒙古博格达汗宫出于对两大原宗主国的恐惧,蒙古一方面多次声称要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另一方面又极力推行所谓的“第三邻国”政策,试图引入第三方力量制衡中俄两国在蒙古的影响。年,蒙古大呼拉尔通过了名为《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的决议,宣布蒙古奉行“开放、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强调其在中俄两国之间的平衡。年,蒙古国通过《对外政策构想》,明确其对外政策首要任务是发展同中俄两大邻国友好关系的同时,还提出“第三邻国政策”。在蒙古计划的“第三邻国”中,美国、欧盟以及北约是其最主要的外交对象。年,蒙美双方签订了《蒙美军事领域交流与互访协定》和《蒙美安全保障合作协定》,互相赋予对方军事通行权。
除了美国以外,蒙古国也积极向欧盟靠拢。年,蒙古与欧共体建立外交关系;年以来,蒙古先后派遣1名士兵参加北约领导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年,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首次参加北约峰会;年,蒙古国正式与北约签署合作伙伴协议,同年,蒙古还正式加入欧安组织,成为该组织第57个成员国。至于日韩也是蒙古大力吸引来蒙古投资的重点目标。
蒙古反复折腾后,开始重新向南方邻国靠拢
蒙古之所以大打第三邻国这张牌,主要是为了担心南方邻国彻底控制自己的经济命脉和进出口渠道,担心自己最终被邻国吞并。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下,蒙古这种担忧是杞人忧天,邻国不会也无意吞并蒙古,更愿意在友好的环境下开展交往。
于是,近年来,蒙古国又开始反思全盘西化的弊端,开始采取措施回归传统。年3月,蒙古国政府正式通过《蒙古文字国家大纲》,决定自年至年,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文化、艺术、科学、媒体等领域共同合作,提升传统蒙文(回鹘式蒙古文)的应用水平。从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即俗称的传统蒙古文。距离年废弃回鹘式蒙古文不过80年时间,仿佛一切又回到原点。
左为传统蒙文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国长期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中蒙两国在边境口岸广泛开展经济交流,这其中以内蒙古的二连浩特最为著名,年,蒙古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是其同期对外贸易总额的60%。
此外,蒙古国不能再出台类似于《限制外国投资法》的法案,强行收割外国投资者主要是中国投资者收益。上次不愉快的投资经历,已经让很多国家的投资者心有余悸,即使是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投资有血本无归的风险,那么蒙古国也很难得到大量急需的投资。而没有投资,金山银山也无法为蒙古人民带来类似于澳大利亚那样富足的生活。
不管怎样,对蒙古政府来说,强大的邻居无法选择的,明智之举是尽量与其友好相处,特别是蒙古国和内蒙古同族同宗,更是友好往来的良好基础。一旦蒙古被国内的民粹主义者所绑架,与两大邻国离心离德,那么,蒙古想改变现有贫穷落后的面貌,将会遭遇更大的挫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