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经贸发展环境总体有利
中欧班列受到沿线国家的普遍欢迎和高度期待。中欧班列历经多年发展和此次“疫情大考”,市场价值、经济意义和重要作用得到沿线国家的普遍认可,成为沿线国家共同建设、共同维护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众多新参与国家表达了深化合作、共享发展的强烈意愿,中欧班列的“朋友圈”持续扩大。我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间的货物贸易额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经贸合作稳健发展并持续深化。疫情暴发以来,得益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中欧贸易逆势增长、屡创新高,中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俄贸易实现强劲增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贸易额也突破千亿美元。
(二)国际运输市场空间大有可为
当前,国际供应链正在更加兼顾韧性、效率和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优化调整和重塑。作为稳定国际供应链的重要支撑,中欧班列已成为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在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以及各国绿色发展的带动下,中欧班列依托节能环保优势在绿色供应链中体现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也将使其得到更多市场主体的青睐。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中欧班列仍将承接相当数量的防疫物资。此外,疫情影响下的“宅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生活快消品、汽车零配件等中欧班列传统优势货类的规模。
(三)国内区域发展格局正向加持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有关政策的引领下,部分产业呈现较好的由东向西梯度转移趋势,中西部地区全方位开放态势良好,对外贸易量持续增长,中欧班列本地货源需求基础日趋牢固。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和辐射带动性逐渐增强,有助于优化中欧班列开行布局,提升规模经济效应。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引领下,区域经济联系更加畅通紧密,这对深入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优化“枢纽对枢纽”的网络格局、打造高效集疏运体系、凝聚区域发展合力等,起到积极正向的加持作用。
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步走-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明星品牌,做好中欧班列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巩固稳定提升”主线,全力推进中欧班列安全稳定运行。
着力强化中欧班列设施保障能力
深入落实中欧班列“1+N+X”政策体系。以瓶颈路段和拥堵口岸为重点,积极推动中欧班列西、中、东通道“卡脖子”路段升级改造,大力拓展与中东欧、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国家间的运行新通道,加快推进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等重点口岸站扩能改造。大力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提升枢纽节点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基础设施集约高效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
着力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效益
持续优化运输组织,大力拓展回程货源,促进运输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切实加强品牌管理,从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品牌文化等多方面打造品牌形象、丰富品牌内涵,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优化通关流程,缩短通关时间。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加快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将更多运输资源向开行质量好的企业和线路倾斜。
着力增强中欧班列持续发展动力
加快中欧班列信息平台、智慧口岸建设,努力打造“数字班列”“智慧班列”。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多式联运服务,推进中欧班列与丝路海运、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联动发展,打造“精品班列”“定制班列”。充分挖掘沿线国家和地区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在条件成熟时,探索开行“人文班列”“旅游班列”。积极探索“运贸一体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商、贸易商直接合作,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和盈利能力。
着力构建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网络
稳步推进沿线国家政府间合作,抓紧对接与我共建意愿强烈的国家,拓展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网络。继续用好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这个国际合作平台,在运输组织、运价协调、线路拓展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维护好、建设好、运营好中欧班列统一品牌。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统筹加强中欧班列宣传,讲好中欧班列故事。
着力防控中欧班列运行风险
统筹疫情防控和中欧班列开行,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密切与沿线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及时发布中欧班列运行安全预警信息。用好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执法安全合作会商机制,加强安全运输技术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保措施,为中欧班列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铁路货运动态
HELLOSPRING
各地铁路局继续实行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一口价、散装货改用敞顶箱运输,将高运价、高附加值、远距离的“两高一远”货物运输作为重点,优先承运,争取收入最大化。开展多式联运,门到门运输,紧盯公路运价动态调整铁路运价与公路争抢货源。
一、乌鲁木齐局:
1.紧盯大宗货物市场,强化路企合作,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量身定制运输方案,强化运力供给,吸引货源回归。
2.努力做好大集装箱运量,针对两端运输靠公路,客户更愿意选择全程公路运输的情况,发挥敞顶箱运输优势,开拓适箱货源,增加办理站点吸引客户,用好5万余只敞顶箱,搭建多条循环线路。
3.以增收为目标,顺应市场行情,动态调整价格策略,以旬为周期,密切监测条公路运价,针对性实施运价下浮回调。
4.大力组织“二高一远”货物,抓住化工产品、钢铁等高运价直通货源,挖掘南北疆交换的煤炭,石油,矿石等长距离货源,争取收入最大化。
二、哈尔滨局:
1.主动抓好供需衔接和服务对接,一企一策优化物流解决方案,保障货源不流失。
2.保增量:坚持“一保口岸、二保电煤、三保重点物资”运输原则,口岸站请车优先受理和承运。
三、沈阳局:
1.实行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竞争性一口价,将高运价、高附加值、远距离的“两高一远”货物运输作为重点,争取收入最大化。
四、昆明局:
1.精准锁定目标客户群体需求,及时跟进提供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实现服务围绕着客户转,货车追着货源开。
2.精准掌握大宗运输、集装箱运输、零散快运等运输需求,统筹施工、行车、排空合理编制货运计划,指导货运生产调度指挥。
五、中铁特货:
1.探索线上经营模式,探索铁路与互联网加数字化等新业态深度融合。
2.打造商品汽车运输产品线路,围绕主要客户产销布局及运到时限要求。
3.探索精品冷链物流,认真分析冷链货源小批量、多方向、效益低的现状,加强集港冷链班列、对流运输、单节机保车管内运输等冷链物流产品开发设计。
5.盘活闲置B22车辆,设计开发铁路局管内隔热车保温货物运输产品。
6.提升大件全程物流能力,积极对应大件物流市场下滑,客户对全程物流需求不断提升等形势,深化与国家大型物流企业战略合作,打通公铁水联运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