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边境上,与铁丝网并存的还有一种常见的景观——国门,这是一种高大的门状建筑物,形式往往借鉴传统:牌楼式、望柱式、城楼式……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一座都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有的国门已经成了旅游景点,如内蒙古满洲里与俄罗斯间的国门,这里的国门如今已有五代:第一、二代是俄国人所建,后几代是我国所建,第五代国门投资多万,已经承包给一家旅游公司运营。
但大多数国门还搞不起来旅游业,只是在荒野中挺立着,形单影只。
新疆阿拉山口国门
甘肃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国门
内蒙古二连浩特国门
新疆红其拉甫国门
内蒙古策克国门
中缅边境瑞丽口岸国门(摄影/谢罡)
黑龙江绥芬河国门中国边境“国门景观”集纳
如果沿中国的边境走一走,会看到一种中国特色的国门大景观:在东北的绥芬河、集安,在内蒙古的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甘肃的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新疆的阿拉山口、红其拉甫等边境地带,巍然耸立着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国门。顾名思义,国门即国家的门户,但除满洲里等极少数地方外,绝大多数地方都只有中国一方的国门。这些地方大多偏远,荒无人烟,一座座气势恢宏的中国国门就在这样的旷野里寂寞地挺立着。
满洲里的国门堪称“中国国门之最”。这里位于中、俄边境,自清代就开始修建第一代国门(由俄方所建),之后分别于年、年、年、年修建了第二代至第五代国门(第二代也由俄方所建,其余几代为中方所建)。目前这五代国门都保存完好,并排站立,第五代还是目前中国陆路口岸最大的国门,正在申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已是4A级旅游景区,游客众多,但这种热闹的景象,几乎只在满洲里的国门处才有,其余大多地处偏僻,鲜有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