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愚公移山拓展工业新区丽水异地采访见闻之一
TUhjnbcbe - 2020/7/28 11:12:00

“愚公移山”拓展工业新区——丽水异地采访见闻之一


丽水是我省欠发达地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因“秀山丽水”而闻名。因为山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全市人均耕地不足0.54亩。


“丽水作为欠发达地区,毫无疑问是要发展工业的,但山多地少的工业发展瓶颈,是我们面临的一道难题。”这是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荣祖的肺腑之言。在开发区工作了7年的徐荣祖,深知土地资源对丽水的重要性。


山多地少没有工业用地怎么办?丽水人就唱“山歌”,走新路,变劣势为优势。为了改变现状,跟上浙江省的发展步伐,丽水人把目光投向了丽水市区东南部的大片低丘缓坡。削峰填谷,劈山整地,动起了“大手笔”。


“愚公移山”建园区


“东扩”是丽水人向低丘缓坡要工业用地的一句响亮口号。开发区内有一个叫“七百秧”的地方,无疑是“东扩”的一个核心地块。


从开发区管委会到“七百秧”驱车要10多分钟。眼下的“七百秧”已是一马平川,施工场地来来往往跑着重型汽车,几台大型挖掘机在作业。


“平整出来的土地已有7个多平方公里,将来还要拓展到15平方公里。”指着周边连绵群山,开发区经发局局长叶瑞平兴致勃勃地说,“东扩”前,“七百秧”没有10亩连片的土地,“整个区块都是山头,最高的有100多米”。


“一座60米高的山,挖二三十米,填二三十米,山头就成平地了。”叶瑞平说,施工时,要先把整个山头炸“松”了,再用车子把土运到低洼处填埋,一天要挖土五六万立方米,工程量之大可见一斑。


在低丘缓坡的开发过程中,开发区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选择了台地式与缓坡式相结合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


“我们对于落差大且山体连绵的区块,采用台地式开发,将用地平整为面积较大、高低不等的立体台地;对坡度相对不大并且有一定连续性的地形,采用缓坡式开发,尽可能少破坏原始地形。”


削峰填谷,劈山整地,工业“上山”,丽水人从2002年开始就这样做了,但真正大规模的拓进还是4年前的事,那一年,丽水经济开发区成为浙江省第一个低丘陵缓坡综合开发试验地。短短数年时间,开发区已前后开挖山头300多个,挖土3000多万立方米,投入资金20亿元。


丽水人这种既不占良田也不毁坏山林,开发低丘缓坡的发展方式,被外界誉为现代“愚公移山”精神。


“让利企业不会亏”


“在温州要拿这一块地很难。”浙江嘉利工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漆爱冬如是说。嘉利公司是温州老板在开发区的投资项目,占地77亩,生产汽车车灯,年产值2亿元。


漆爱冬清楚地记得,4年前,他们选择在丽水投资时,“这里还是四五层楼高的山头,是*府花钱一点点推平的。”眼下,嘉利公司正在兴建二期工程,投产后每年可增产20万套车灯。


与嘉利公司毗邻的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新建二期工程,“130亩土地刚推好移交给我们。”站在新推平的土地前,公司办公室主任马斌武信心十足,“我们要在这里建4幢厂房,企业规模要扩大两倍。”


削峰填谷,平整一亩土地,丽水市要拿出40多万元,而出让给企业一般是每亩15万元,像方正公司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还能拿到每亩11.8万元的“优惠价”。


“看似‘亏本’让利,实际上是不亏的,因为这样的企业投资密度大,产出高。”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说,丽水工业发展的空间来之不易,要把有限的土地用到刀口上,以最少的土地占用换取最大的土地产出,这样才可以实现丽水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事实也是如此,站在开发区管委会大楼眺望已建成的工业新区,在昔日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山地上,现在到处是整齐的厂房和商住楼。开发区已经先后引进300多家企业,工业产值从2003年的1.88亿元迅猛上升到2009年的151.5亿元。未来5年,开发区还将推出2万亩土地,*府投入50亿元,引进企业300家,企业投资100亿元,年产值能达到500多亿元。


振奋人心的数字见证着丽水经济开发区的阔步发展,而伴随着“东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未来的经济开发区将成为占地60平方公里的丽水南城新区。(方利*)


:梅玲玲


相关新闻:

1
查看完整版本: 愚公移山拓展工业新区丽水异地采访见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