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集装箱船停泊在天津港码头。新华社记者毛振华摄
新华社天津9月2日电(记者毛振华)近日,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集装箱货轮“中远海运宇宙”,首次抵达天津港。它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完成一架空客A飞机大部件和个标准箱的装卸作业后,启航前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港口。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支点,天津港主动融入其中,持续增强对外辐射力。
此次抵达天津港的“中远海运宇宙”轮,是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全船长.9米、型宽58.6米,舱内可装载12层集装箱,甲板面可载运个40尺冷藏集装箱,并设有专用45尺箱位,称得上“海上巨无霸”。
中远海运中欧国际班列(天津-莫斯科)在天津港首发。新华社记者毛振华摄
回顾这五年来的集装箱航运变化,“中远海运宇宙”轮船长徐德祥感触颇深。他说:“五年前,同样是这条航线,我们的集装箱船载箱量还是标准箱,随后增加到1万、1.3万,直到今天2.1万标准箱。”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货运量也在随之增大,每个航次基本都能达到满载,“‘一带一路’航线的国际影响力一直在提升”。
据天津港集装箱业务部负责人孔维东介绍,截至目前,天津港挂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集装箱班轮航线超过40条,涉及新加坡、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港口,市场运营状况很不错。
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天津港融入“一带一路”后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不久前,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商贸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而后者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集团之一。
行驶在天津港的无人驾驶电动卡车。新华社记者毛振华摄
双方确定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港口装卸、海铁联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利用西伯利亚铁路开展货物运输,积极推进双方集装箱业务发展和港口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天津中远海运集装箱船务代理有限公司外勤现场部经理秦永杰认为,随着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提速,天津口岸货物通关效率及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公司在办理通关手续、货物接卸等各个环节上都能节省不少时间。这不仅意味着可以更好地保障集装箱船的班期,更能带来成本的降低。
其实不只是海上,在陆上,天津港也积极投身其中。孔维东说,在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方面,天津港形成了“两桥、三通道、四口岸”陆桥通道格局:经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辐射蒙古国,经新疆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辐射中西亚,经内蒙古满洲里口岸辐射俄罗斯地区。
年四季度,天津港又开通了至俄罗斯、白俄罗斯中欧班列,将服务辐射范围进一步延伸至欧洲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