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
记
训
词
精
神
忠
诚
践
行
使
命
///
///表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37岁的何洋,现在是二连浩特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副队长。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他冲锋在前、逆行赴险,在千头万绪的防控工作中创新推出错峰上勤、分批候检、流量限制等工作举措32项,带领民警累计组织验放国际列车30余列次,查验出入境旅客名,处理违法违规案件2起,实现了顺畅通关与防控到位“双确保”。
严守战位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第一仗
1月22日夜,何洋所带领执勤一队民警对由北京经蒙古国开往莫斯科的K3国际列车旅客进行检查时,经体温检测发现1名湖北籍旅客有发热症状,他果断启动应急处置机制,联合海关、铁路等单位及时开通快速隔离通道和疫情防控专用通道,与驻地疾控部门共同开展隔离检查。其间,他带领民警通宵奋战9个小时,对列车上名出入境旅客1个月内的活动轨迹逐人逐项核查,排查出湖北籍旅客以及与患者密切接触者11人,为驻地精准实施疫情处置提供了第一手信息。后经医疗部门进一步筛查,最终确诊这名发热旅客为当地首例感染病例。
向“疫”而行
坚决筑牢“外防输入”防线
进入三月份以来,随着国外疫情的日益严重,首都国际机场入境航班旅客分流措施开始实施,何洋第一个在支援助勤请战书上摁下了手印,带领全队民警迅速投入“外防输入”第一线。大家都知道执行这项任务的危险性和复杂性,不少民警感到心里“没底儿”。何洋为了尽快熟悉执行任务的关键步骤,主动要求先行编入上勤队伍,并连续48小时战斗在执勤第一线,准确掌握勤务操作和民警个人防护流程方法,同时,结合勤务实际摸索出“小单元”“多频次”思想引导和压力缓解方法,为引导全体队员彻底打消疑虑、有效保障队员人身安全、提振队伍精气神、增强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何洋还根据现场处置流程总结梳理出一套快速处置涉疫事件的“勤务口诀”,并对相关9个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调整优化,从而使勤务组织更加严密、执法执勤更加规范、勤务效能大大提高,每班航班查验时间从最初的7小时以上缩短至4小时左右,在确保防控力度不减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其它部门顺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争取了时间。整个支援助勤期间,他带领全队民警累计完成5架次重点疫区国航班人次入境人员的查验任务,其中,检查发热人员88人,疑似病例8人,确诊病例4人,以勤务工作零差错,筑牢了“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有效维护了国门口岸的安全稳定。
忠孝难全
坚决履行神圣职责使命
从警13年来,何洋始终坚守在北疆边防一线,与妻子两地分居,聚少离多,照顾年迈父母和幼小孩子的重担全都落在妻子一个人肩上,对于亲人,何洋感觉亏欠了太多。
今年春节前夕,重病多年的老父亲,病情突然急转直下,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医院也下了病危通知书,原本何洋准备在春节假期好好给父亲陪陪床,这或许是陪父亲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可谁曾想,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疫情就是命令,何洋在自己的战位上一战就是三个月。吉人天相,老父亲在何洋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此时,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了控制,边检站领导让何洋赶紧回家看看老人,可何洋听到首都国际机场入境航班旅客分流支援助勤任务的消息后,又一次冲到了最前面,同事们都劝他,“领导都催促你赶紧回家照顾老人了,你就赶紧回去吧”,他却说,“我有空港验放经验,更何况我还是带队的,让没有经验的民警执行这么危险的任务,我实在不放心”。
就这样,在执行支援助勤任务的22天时间里,何洋只能与“同城异地”的家人隔着小小的手机屏幕了解父亲的病情。今年六月,父亲永远地离开了,那天,何洋这个铁打般的汉子痛哭了一场。
改写:魏汉中海报:张艳杰
监制:闫志忠
审核:于小村
编辑:戴紫君
出品:内蒙古警界全媒
原标题:《何洋:国门口岸上的战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