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连浩特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促进充分就业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推进各项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就业目标完成情况
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完成年度任务的.5%,同比增长6.12%。其中安置各类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3%,同比增长7.5%;认定就业困难人员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36%,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2.40%之内,比去年同期降低了0.01个百分点。认定“零就业家庭”1户,帮助1户1人实现了就业,实现10个工作日确保就业的承诺。
二、各项数据分析
年安置城镇各类人员人,完成年度任务的.73%。
(一)按就业人员性别分类,男性新就业人,占就业总人数的38.18%;女性就业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1.82%。
(二)按就业人员年龄分类,在就业人员中,16-24岁人员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0.93%;25-34岁人员人,占就业总人数的37.95%;35-44岁人员共有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4.85%;45岁以上人员共有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6.27%。
(三)按就业人员学历分类,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0%;高中学历的共有人,占就业总人数据的21.38%;中专学历的共有64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82%;大专学历的共有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0.77%;大学本科以上的共有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3.03%。
(四)按就业人员群体分类,中专毕业生就业64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82%;高校毕业生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5.51%;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3.93%;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83%;其他人员就业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7.91%。
(五)按就业去向分类,单位就业92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93%;私营企业就业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7.18%;个体工商户安置就业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6.99%;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92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93%;灵活就业人员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1.97%。
(六)按就业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就业2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15%;第三产业就业人,占就业总人数的99.85%。
(七)按户籍所在地分类,本埠人员人,占就业总人数的35.62%,本埠人员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4.38%。
总体来看,我市城镇新就业人员的特点是:女性所占比例远高于男性,就业年龄集中在25-44岁之间,人员学历中高中(中专、技校)及初中以下的人员较多,失业人员仍然是就业的主要群体,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方向,同时第三产业仍然是就业的主渠道。
三、存在的问题
(一)“招工难”和“求职难”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二)城乡劳动者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经济下行及蒙图贬值等原因,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实施“”计划。即:1、实施一个法律:《就业促进法》;2、推进一个方案“统筹城乡就业方案”;3、实现七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创业担保贷款有突破;二是社区平台建设有突破;三是培训机制建设有突破;四是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有突破;五是就业*策实施突破;六是失业保险促就业有突破;七是开发就业有突破。4、继续扩建“一园两基地”建设步伐。
(一)创新思路,讲求实效,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通过各项就业专项活动及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继续完善我市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
(二)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创业就业氛围。继续通过二连电视台“就业直通车”栏目、二连浩特报“就业专栏”、“人社门户网”和“二连市就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