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得到了持续拓展和巩固,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31亿元,同比增长8.6%,两年平均下降0.5%。增速位居全盟第8位。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06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21亿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7.04亿元,同比增长8.4%。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工业生产动力持续激发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万元,同比增长38.79%,两年平均增长2.2%,增速位居全盟第4位,实现利润.3万元,同比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1%,两年平均增长18.5%,位居全盟第3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万元,同比下降38.7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产值.6万元,同比增长73.5%。分行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9万元,同比增长17.64%;重工业完成产值.2万元,同比增长42.89%。从主要产品产量看:风光伏发电量完成.4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铁矿石加工54.24万吨,同比增长83.93%;热力供应完成供热量87.58万吉焦,同比下降2.65%;饲料加工1.71万吨,同比增长11.68%;精制食用植物油加工0.21万吨,同比增长23.05%。
(二)投资形势不断向好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04%,两年平均增长24.9%,增速位居全盟第7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同比下降17.56%;非国有投资同比增长.66%。按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投资占比55.91%,同比增长.6%;第三产业投资占比44.1%,同比下降37.5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38%。
(三)消费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4亿元,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下降2.7%,总量位居全盟第2位,增速位居全盟第11位,比1-5月份排名上升1位;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完成8.17亿元,同比增长10.2%;餐饮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34%。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看:粮油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分别同比增长52%、44%、29%;家具家电类同比增长1.2%,限额以上住餐企业及大个体营业额同比增长73%,其中:住宿业同比增长.6%;餐饮业同比增长.6%。
(四)规上服务业降幅收窄
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万元,同比下降12.58%,较1-5月份收窄5.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邮*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6万元,同比增长15.3%;劳务派遣实现营业收入.3万元,同比下降24.1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万元,同比下降65.17%。
(五)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改善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9.8%,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9.8%,增速位居全盟第5位。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9.5%;经营净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13.8%;财产净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7.1%;转移净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16.9%。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16.9%,增速位居全盟第1位。
(六)财*收入稳步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7.6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33.84%;非税收入完成万元,同比下降19.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万元,同比下降27.02%。其中民生领域支出万元,同比下降21.11%。
(七)口岸进出口增势平稳
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累计完成.17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进口.89万吨,同比增长1.1%;出口.28万吨,同比增长6.3%。口岸进出境人数5.75万人次,同比下降73.7%。其中:进境2.87万人次,同比下降73.8%;出境2.88万人次,同比下降73.6%。口岸进出口贸易额.9亿元,同比增长47.2%,其中:进口.9亿元,同比增长53.2%;出口48亿元,同比增长35%。
(八)旅游市场活力凸显
旅游业总收入累计实现5.53亿元,同比增长4.3%。接待旅游总人数27.53万人次,同比增长17.3%,其中,接待国内旅客27.53万人次,同比增长68.8%。景区接待人数3.29万人次,同比增长89%。
(九)金融存贷稳健运行
6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7亿元,同比增长9.63%,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5亿元,同比增长9.8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0.04亿元,同比下降11.07%,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75.93亿元,同比下降11.99%。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经济缺乏持续有效支撑。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虽然增速较快,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依然面临一定挑战,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低基数导致恢复性增长。受疫情影响,1家铁矿石企业在去年1季度未生产(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低基数导致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增速大幅提升,同比增长.4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41.6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的不断走高,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三是融资难融资贵依然突出。银行贷款门槛高、成本高,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艰难,扩产能力不足。
(二)建筑业提升困难。上半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同比下降27.1%,下拉GDP1.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一直呈两位数增长态势,但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量同比下降2.32%,仅占全部投资的58.5%。主要一是可再生微电网投资占比较大。全市入库纳统的2个可再生微电网投资占总投资的46.75%,建筑安装工程量仅占13.7%,对GDP核算贡献率较低;二是全市资质建筑业企业2户,由于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承接工程少,全市招投标*府投资类项目4个1.38亿元,一个项目都未中标,总产值一直为零。
(三)房地产投资不足。上半年,房地产增加值2.4亿元,同比下降3.3%,下拉GDP0.3个百分点。主要一是受房地产去库存影响,全市房地产项目减少,今年计划新增和续建的6个项目,够入库条件的仅有1个。二是入库纳统的4个房地产项目基本完工并在以前年度实现销售,导致今年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呈下降态势。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平方米,同比下降59.18%。
(四)企业培育成效欠佳,缺乏年度新增入库纳统企业。今年以来,工业、批零住餐、其他服务业没有新企业入库纳统,新增力量仍显单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
三、下一步措施和建议
(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一是强化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加大对风电、铁矿石等13家行业龙头企业的重点监测和协调服务力度,找准产值增减变动原因,稳定骨干企业对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充分发挥大企业稳定器作用;二是全面落实、坚决兑现国家减税降费*策,努力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完善相关配套*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狠抓新增工业企业上规工作,力促内蒙古中基锡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包钢集团万开实业有限公司二连分公司2家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并尽快投产达效,力争在11月份入库纳统,及时形成新的增量。
(二)加大对资质内建筑企业的扶持力度。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资质内建筑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提高企业参加招投标的竞争力。相关部门在*策许可的范围内,将涉及招投标的*府类投资项目向市内2家资质内建筑企业倾斜,确保建筑业总产值突破零,实现稳定增长。
(三)努力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一是力促年初确定的6个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并尽快达到入库纳统条件,力争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89亿元。二是想方设法收窄商品房销售降幅,尽最大力度降低商品销售面积下降对经济增长的拉低影响。
(四)加强“四上”企业清查摸底和培育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对本部门分管行业进行摸底,查清各企业规模,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加强培育。全力抓好“四上”企业入库工作,主动上门服务,协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做到达标一家,申报一家,联网直报一家,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市统计局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