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一一早,随着一声鸣笛,满载着中国制造的生活用品、工业机械品的中欧班列“金华号”从浙江金华南浙中公铁联运港驶出,自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法国杜尔日。这是牛年新春中国开行的首列中欧班列。
前一天(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深圳“湾区号”首列欧洲-深圳-日韩海铁联运回程班列装载着34个集装箱的货物从波兰马拉搭抵达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货物在蛇口码头装船后已于大年初四(2月15日)顺利到达最终目的地韩国仁川港。
深圳“湾区号”首列欧洲-深圳-日韩海铁联运回程班列抵深。李林俐摄
而大年初五(2月16日)未过,江西赣州、安徽合肥、长春兴隆、浙江义乌等地也纷纷开通了牛年首列中欧班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中国驰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大量商品也正通过中欧班列运入中国。
去年以来,中欧班列在国际物流运输中的优势日益凸显,正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高质量物流的代名词。今年春节,这些来来往往的班列成为喜庆的烟花与团聚的氛围中一份别样的风景。
国际商报从各地口岸获悉,牛年春节,中欧班列“春运”的脚步没有停歇,持续担负着对外贸易绿色新通道的重任。去程是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助力中国出口持续升温的“暖流”;回程带来的世界各地产品则是对新一年中国对外开放锦上添花的祝福。
多列竞发红红火火
按照惯例,中欧班列一般在正月十五后才陆续恢复开行,然而面对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严重冲击的国际物流,中欧班列在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烊,担负起抗击疫情和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重任。
多地班列传来的消息映衬着红红火火的开年好景:大年初一当日从金华公铁联运港发出两列班列,分别驶往法国和白俄罗斯;2月15日和16日,两列中欧班列从合肥出发分别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与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十天的路程让农历腊月二十九出发的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邮包专列与中欧班列(郑州)在前往立陶宛与波兰的铁轨上迎来牛年新春……
全国首趟班列“金华号”新春启程。高恒摄
“两趟班列上‘安徽制造’占比分别达到81.6%和72.6%。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冰箱冷柜等货物都将通过铁轨‘走向’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丘库尔赛、谢尔盖利等城市。”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地说道。
“中国制造”不但是中欧班列上的绝对主角,还在“一带一路”建设与走出去中“乘风破浪”,助力中国外贸“朋友圈”再扩大,对外开放走向更大舞台。
2月21日,成都至俄罗斯圣彼得堡首趟中欧班列开行,装载着“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配套物资的班列,预计将于13天后抵达圣彼得堡,这是成都国际班列拓展的第59个境外站点。
班列上装载的建设所用配套物资,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中化七建)波罗的海天然气化工综合体(GCC)项目。该化工综合体项目合同额近亿元,是全球最大的乙烯一体化项目。“俄罗斯GCC项目是中化七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该项目对我国境外工程国际合作有着重要意义,成都中欧班列的运输服务和全程供应链服务方案为公司及时、全面推进项目各阶段建设任务完成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化七建相关负责人说。
助力亚欧互联互通
今年春节期间,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30.4%,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33.3%;南京关区累计开行进出口班列16列,搭载出口集装箱个;去年四季度以来,“金华号”中欧班列开行需求就愈发旺盛,年春节期间,累计有7趟中欧班列从金华公铁联运港发出;2月11日-17日,满州里海关共监管中欧班列49列、集装箱标箱,同比分别增长8.9%、7.8%……
“双向通车”的中欧班列不仅带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也让更多的“欧洲制造”走进中国民众身边,带动了亚欧互联互通。对国内的消费者而言,国外的货物也不再是“漂洋过海来看你”,而变成了“坐上了火车来中国”。
作为中蒙两国唯一的铁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唯一进出境口岸。“中通道”中欧班列开行线路已增至44条,国内始发地城市辐射郑州、成都、厦门等40多个市,境外目的地由汉堡、鹿特丹扩展到华沙、莫斯科等10国60个地区。
一列中欧班列正在通过二连浩特国门。二连浩特海关供图
记者从二连浩特海关获悉,除原有的板材、木浆、建材等传统商品外,中欧班列进口货物还增加了白砂糖、葵花籽、亚麻籽、葵花籽油等农副产品,出口货物在纺织品、日用品、家电产品等基础上增加了机电产品、小轿车、汽车成套散件、光伏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今年响应“就地过年”号召成为中国人的潮流,虽然与亲人团聚暂时搁浅,但年货不能缺少,春节前夕各地中欧班列运来的“洋年货”让人们足不出户就采购到了全球的特产,让中国“年味”别具风情。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2月10日,中欧班列已开行列,运送15万标箱,开行量和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93%和%。自年以来,目前,国内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百列的城市增加到30个,通达欧洲21个国家个城市,覆盖大部分中东欧国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对国际商报说,当前中欧班列正迎来三大发展时机:一是受疫情冲击,传统的海运方式通关效率大大降低,而铁路运输的通关和查验相对顺畅;二是海运运价持续上涨,“一箱难求”和“一柜难求”等现象会让更多企业选择运价相对低、运输时间可控、运力稳定的中欧班列;三是疫情之下,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这些渠道的产品具有包裹小、散件多等特点,与中欧班列的运输方式非常匹配,同时中欧班列对机械设备等部分产品的运输性价比也非常可观。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张周平则认为,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小包裹数量增加,海运在成本、通关等方面都受到制约,“中欧班列+海外仓”的模式则可以保障货物稳定送达,此模式与跨境电商的发展非常匹配。
文字/刘昕吴力
编辑/李子晨
视觉/郭小溪
审核/王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