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飞絮未至,黄沙又漫天 [复制链接]

1#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邢海洋

年3月28日,时隔13天,北京再遇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城市上空昏*一片,能见度明显降低。(图|人民视觉)

又是*沙漫天时,无疑,这一次的沙源也离不开蒙古国,这让我想起了两次去蒙古旅途所见。第一次是坐北京到莫斯科的国际列车,过了集宁径直向北,还没有到达国境线的时候,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一人高的草丛,一丛丛一簇簇的。因做过土壤调查,对草原退化的标志性状态“富岛效应”有所警惕,就坐在车厢边上观察,结果一路上目之所及,看到大片大片荒漠化的土地。

“富岛”并不“富裕”,土壤肥力不足以均匀承载动植物生存的时候,它们只好相对聚集,于是才有了一簇一簇的高草丛。而它的周边,则是寸草不生的土地了。第二次去蒙古,走的是呼和浩特的路线,翻过了大青山也见到了大片的荒漠。于是赶忙搜索查证,原来内蒙和外蒙,过去的名字就叫做漠南和漠北。

自古以来,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和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之间,就是一大片荒漠戈壁。在内蒙古,自东向西,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库布其沙漠、巴丹吉林沙地连成了一条线,在蒙古国,干脆叫戈壁省,并且不止一个,是四个,分别为东戈壁省、中戈壁省、南戈壁省和戈壁阿尔泰省。这片包括了蒙古国南部和内蒙古北部锡林郭勒盟西部二连浩特一带的沙漠,是世界上最北面的沙漠,面积达到了万平方千米。

图|人民视觉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从海面吹过来的水汽要深入到内陆非常困难,又加上蒙古高原地形上的障碍,大部分水分在“爬山”的过程中早就凝结成雨水了。

实际上,因为特殊的地形,控制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不是流行于地球大部分地区的地带性的空气环流,也就是低纬度的信风和中纬度的西风,而是季风环流。冬天刮西北风,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长驱直入,没有阻挡,夏天则是来自海洋的湿热空气缓步北上,受到内蒙古高原边缘山地的阻隔,形成降雨。春天里冰雪融化,土地裸露,草木未长,这时候最容易形成风沙。

当火车开到了乌兰巴托附近,窗外则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景象,天苍苍野茫茫,蓝天白云下,虽然草长得不高,却相当均一整齐,提示着土壤条件的优越。过了戈壁,地势低了,降水也随之增多,蒸发却少,于是形成了大片草场。逐水草而居的蒙古牧民,正是在颇为极端的地理环境中,适应出了生存本领,虽然条件艰苦,但食物相当充足。

在乌兰巴托,牛羊肉的价格还不足我们这里的一半,奶制品更是便宜得令人惊讶。为了保持低价格,他们实际上是限制出口的,否则物价早和内蒙古一样了。活牛活羊乃至新鲜肉制品不能出口,但熟肉可以,这或许刺激了蒙古近年来的牧业发展,进而加剧了生态的恶化。

自从秦朝起,“大漠”一词就经常在史书中出现,汉朝时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将匈奴赶到“漠北”,北魏把柔然驱出“漠南”,清朝*府把漠北蒙古称为喀尔喀蒙古。甚至对于*土高原的成因,地理学里普遍的认知也是风积的,强劲的西北风将*甘肃一带戈壁中的细颗粒物质吹到西南,堆积下来,形成了厚实的*土层。

因为大漠的阻隔,游牧民族得以经常性地袭扰北地,又逃回到大漠北面的草场丰美之地。但那里又极度苦寒,自然承载力低下。如今蒙古国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只有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但那里人口出生率却远超过东亚的其他国家,人口呈现出像东南亚那样的年轻化趋势。

说起沙尘暴,美国上世纪30年代曾经爆发过非常严重的沙尘暴,纪录片里沙尘像一堵参天的墙,遮天盖日而来,大风和令人窒息的沙尘从德克萨斯州席卷到内布拉斯加州,造成人和牲畜死亡,农作物歉收。笔者曾在美墨边境的奇瓦瓦沙漠参与土壤调查,现在,那里已经不能野外放牧了,大片的荒漠化草原都被围栏围合着,任由动植物繁衍,耐旱的小灌木已经牢牢地抓实了土壤。

美国上世纪30年代爆发的沙尘暴(图|视觉中国)

30年前,作为一名大学实习生,我们的工作是三北防护林的土壤调查。从北京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我们一路向北,印象中都是丰美的草原,土壤挖下去,最上层的腐殖质层的土壤黑黝黝的。那时候牧民已经开始用“草库伦”,也就是铁丝网圈出一块块的草场,用来修养草地,轮流放牧。

但防护林的建设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防护林种植的树种多是速生的杨树,杨树长得快易成材,表面上有着很强的遮挡风沙的效果。可种植杨树的地方往往是缺水的地区,种植生长都要拦截河道,抢下游的地表水。又因为速生杨号称是植物抽水机,宽大的叶片加速着水分的蒸发,干旱地区的水分就这样白白地散发到大气中了。

防护林的建设,多是机械林场的形式,树木种植横成行竖成列,种植和管理都颇为现代化。前两年遇到过打短工的内蒙人,他告诉我因为玉米价格涨了,很多当地人都去林场承包这些林间隙地种玉米。去年玉米价格都涨到了0元/吨,价格信号下,包地种玉米会更踊跃吧。

终于不用提供核酸检测,自由地出入北京了,这些天在北京周边行走,发现很多地方都在砍树,砍的是杨树。又到了飞花时节,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已成公害,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赶在飞花前换树种,不能不算是一种明智的决定,可不巧的是杨花未至,*土又来。大自然真是奇妙的系统,这些年我们治理沙漠有了长足的进展,可还是免不了要吃土。在一个精妙的,环环相扣的系统里,人类要学会生存,真如摸着石头过河,容不得一点闪失。END本文作者:邢海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