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大街小巷门可罗雀到生活ldquo罩 [复制链接]

1#

城市ZINE出品

全文共4,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城市ZINE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

作者

史凯

封图:疫情时期北京街头戴口罩的行人(史凯/摄)

从大街小巷门可罗雀到城市复苏,

从“一罩难求”到热闹依旧,

从城市按下“暂停键”到按下“重启键”,

从招谁惹谁的三文鱼被“围剿”到“核算了吗您内”,

从疫情反扑到洪水围城,

从影院复工到国庆假期“迟到的春节”

......

担忧、焦虑、百感交集、讨论、祝福、期盼

......

所有这些词汇,

刻画出疫情之年全民凹凸有致的

集体情绪和共同记忆。

Vol.01大街小巷门可罗雀“现在能不到武汉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1月21日,徜徉在北京后海闹市中的人们怎么都不会想到,当天这样一条新闻刷屏之后的两天,各大药店、便利店成了满城最热闹的地方,与“口罩”相关的话题一连登上微博热搜榜前几位。

1月21日北京后海烟袋斜街游人如织景象(史凯/摄)

“60后让90后穿秋裤,90后让60后戴口罩,横批:谁都不听。”春节以这样一句开场白开始。当人们还没来得及注意春晚都有什么节目时,武汉宣布封城,全面进入战时状态,一座有着千万人口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这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武汉,全国各地居民边刷新闻为武汉加油,边注意着疫情地图上自己所在省的确诊人数和疫情情况。当突如其来的疫情遇到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打乱了人们所有的计划和节奏,没有了以往过年的热闹、没有了串亲戚、没有了朋友聚会、没有了逛街买买买。原本订好票打算奔向山川湖海的人,却只能在“围裙”与“睡衣”的切换下,囿于厨房与卧室两点之间。人们调侃道:“这个春节,只是在家呆着就能为国家做贡献了。”

1月26日,行人在武汉楚河汉街上行走(图/媒体)

其他城市疫情虽不及武汉严重,但是也按下了“放慢键”,寂静成了所有城市的主色调,一场旷日持久的疫情阻击战在全国各地进行着。

春节后,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仿佛说话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儿,就能被马路对面的行人听得一览无余。往年这时早已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的西单大街,而今年春节后仍然是空旷的门可罗雀,只有楼宇广告大屏在不间断地切换着“防疫”的醒目广告语,街上屈指可数的行人似乎将目光都投向了这仅有的仍然充满律动的地方。

2月疫情时期的北京西单(史凯/摄)上海外滩,往日的人声鼎沸变成空无一人的冷清。广州的空城程度同样不比武汉差多少,到处是空空荡荡的景象。三亚、丽江等热门旅游城市同样是“空城”之景。

春节期间的上海外滩,空旷的街景(网图)

成都街头(网图)

往年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多数“新一线城市”,尽管春节期间有大量的外地人离开本城,很多企业不上班以及一些消费店铺不营业,但春节期间整体而言依然是热闹的氛围,春节经济也非常火热。而今年春节,各大城市的街头万籁俱寂,偶尔驶过的一两辆车打破长时间的沉寂,地铁站和公交车站都少有乘客。

Vol.02从“一罩难求”到城市复苏

在疫情打击下,大多数行业都没能幸免,城市各类商业业态基本上都处于停滞状态,大概只有药店门前的排队景象,在打破着城市的寂静。

与1月相比,以全民抢购口罩开场的2月更为魔幻且热闹。在一些小伙伴连夜抢购“双*连”的时候,上海、广州等很多城市的居民忙于预约抢口罩,更多省市的居民则是在抓紧谋划次日排队抢口罩的攻略。

上海相隔一米排队景象(图/媒体)

穿梭于各大城市的街头,发现药店、便利店的门口普遍张贴着“口罩缺货”、“免洗洗手液缺货”......而那个时候,网购更是受到各种掣肘。在口罩紧俏、“一罩难求”的2月,人们调侃:“这时能互送口罩的人才是真正的友谊。情人节前夕,“一捧口罩”的图片刷屏,被戏称为今年情人节最贵重的礼物。

就在全民如火如荼抢购口罩的时候,伴随着春暖花开,各城市相继复工。3月下旬之后,各大城市的人流、车流开始逐步有所升温。

城市复苏后的地铁站乘客(网图)

3月底,晚高峰时段,在北京国贸CBD叫车有时可以发现,地图上一些路段竟出现了红色的拥堵状况。出租车从2月日均拉客量4-5单增长至了每天拉客超过10单。北京地铁早晚高峰的客流量也大幅恢复,城市在加快复苏。

然而很多上班族仍然宅家远程办公,依然有很多职业不知何时才能复工。北京上班族陈女士说,突入其来的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很多改变,周围的人越来越“珍惜”自己的工作了。春节前规划将辞职的上班族,经此一疫也继续努力地工作着。

3月26日晚高峰时段,地铁15号线换乘5号线大屯路东站客流景象(史凯/摄)

在城市加快复苏的时候,已经营业的各类餐饮店、书店、咖啡馆等业态也并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运行,营业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压缩,大多数餐饮店都不提供在店饮食。但不管怎样,伴着春天的脚步,城市恢复了一些生机和热闹。

3月,北京PAGEONE书店三里屯店张贴的防疫提示和营业时间(史凯/摄)

3月之后,复工复产是各大城市的主旋律,但疫情给很多行业带来的困境还未完全纾解。在北京的网红菜市场三源里菜市场,随着采购和补货的客户逐渐增多,特色调味品店店主老张却捉襟见肘,受疫情的影响,物流不通畅,很多独家特色的调味品类补不上货。

北京三源里菜市场特色调味品摊位(史凯/摄)

城市各类商铺都在寄希望于疫情彻底结束,迎来真正属于自己的春天。各类商业加快复苏,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各大城市为促进消费纷纷推出消费券,主要聚焦于餐饮、文旅两大范畴。如南京发放3.18亿元花费券、宁波推出1亿元文旅花费券、浙江省推出文旅花费券和文旅花费大红包等等。

Vol.03从疫情反扑到洪水围城

绥芬河阻击战之后,在全国各地疫情恢复平稳了50多天后,北京的疫情反扑让人们意识到,疫情还没有过去,防控还不容松懈。

北京疫情反扑时期的关键词(史凯/制图)

北京疫情反扑大概持续了8-9天得以好转,期间城市经历了新一轮的防疫考验。

北京疫情反扑时期防疫人员在餐饮店进行防疫(史凯/摄)

同时自那时起,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成为众多城市的一道防疫风景线。在北京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时,非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出差旅游时填写《承诺书》,达到异地还需填写当地的“旅客基本信息登记表”。

北京疫情反扑后,北京飞广州抵达降落后的机上监测(史凯/摄)

上半年在北京疫情反扑好转后结束,但同一时期,南方又遭遇自年特大洪水之后的最大洪水考验。抗疫、抗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6月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暴雨洪水集中频发,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年以来同期第2多,洪涝受灾省份多。7月以来,九江市遭遇多年罕见洪涝灾害,7月6日起,九江大堤超过警戒水位,15日当天最高水位达22.5米左右且持续上涨。

九江市遭遇自年之后的最大洪水考验(史凯/摄)

位于九江市柴桑区的江州镇,圩内最高点海拔20米,最低点仅14.5米。因地势低洼,灾情较为严重。7月12日,国内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水位超过年洪水位22.52米,为鄱阳湖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据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全国16个省区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多于常年同期;重庆綦江上游干流及四川大渡河支流小金川更是发生了超历史洪水。

Vol.04从院线重启到“迟到的春节”

一个值得全民沸腾的日子,拉开了下半年的序幕:7月20日,电影院盼来了复工,在停业天之后正式重启。自那时起,“疫后”“后疫情时期”等一些叫法出现,疫情基本上恢复正常。

7月20日,电影院复工当天网上流传的图片(网图)

9月,北京晚高峰的人流(史凯/摄)

下半年的第二轮沸腾,当属“疫后”首个*金周。此前受严重抑制的全国各地旅游景点迎来反弹式爆发,各地再现人从众景象。

疫情之年国庆*金周游客(图片来自

人民日报)

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人们调侃这个国庆*金周是“迟到的春节”。

眼下,将近尾声,佩戴口罩、出示健康宝、扫码......仍在进行。从一个凛冽的寒冬到又一个寒冬,这一年人们经历了太多、见证了太多。,不容易。结语

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冲击程度超过了非典,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均产生了巨大影响。疫情打乱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的同时,也在重塑人们生活的城市,对城市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疫情改变着未来城市的竞争格局,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已成为人们普遍更为关心的方面,这些方面或将成为未来城市的竞争力。

中国已经向这个竞争格局行进。正如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方面认为,今年的全球疫情应对中,中国城市很快交出了一个基于国情、体制和数字优势的优秀答卷。明年中国城市表现应该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已接近尾声,下一个春暖花开就在前方。?

往期阅读

“等火车”的舟山,是一匹“黑马”?敢为第一“吃蟹”者,苏州着急了北京南城不“难成”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的佛山,会是下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吗?竞逐“国家中心城市”,沈阳和长春谁能胜出?南京是如何逆袭的?“成姆斯特丹”脱颖而出,新一线城市是怎么拿下“时尚之都”主战场的?双面二连浩特:边境小城经贸合作与特色文旅的两大格局如果川渝成功申办奥运会,将带动成都和重庆的房价大幅上涨?谁将成为中国的第五城?难分伯仲杨超越“落沪”乘风破浪的临港新片区不只是引人有力度全国十大消费城市北方仅一个,北方人不爱买买买?麦克风销量全国最高,直播成东北经济的新突破口?最新全球城市排名:北京首次跻身全球前五新冠疫情给城市带来五大挑战,未来如何提升全球竞争力?近在眼前的“诗与远方”受追捧,如何因城制宜挖掘周边游价值?

北京自贸区来了!

热潮之后,“地摊经济”如何生长?

北京再无采煤声

比起“升格直辖市”,市场化改革与区域协作才是当务之急

城镇化加速推进下,如何保护和传承日渐式微的方言?

洪水围城九江市民讲述和两次洪水记忆

多地推市郊铁路建设都市圈时代的通勤体系需要补哪些短板?

李佳琦落户上海“城市抢播”战是一时热闹还是未来趋势?

长春抱得“公主”归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竞逐已箭在弦上?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北方夜经济如何突围?

海南,未来已来

聚焦两会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60%意味着什么?

:走,去你的城市!

复苏中的北京城市群像

50张街拍,疫情笼罩下的北京众生相

城市WEEKLY

聚焦城市(区域)经济,在这里读懂中国城市。史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