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个热门话题,但要真正理清也不容易。汉代以前有无丝路?汉代丝路谁是主角?粟特商人如何崛起?唐代丝路如何变迁?草原丝路有啥背景?海上丝路为何兴起?一带一路有何前景?如能认真回顾历史,就能更好看清未来。
一
丝路起源。
“丝绸之路”,是指汉代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丝绸之路”要成立,必须有货、有市、有路。
首先是货。中原的风水,那是极好的。东边南边是大海,大航海之前是天然屏障。西边是青藏高原,别人想攻都攻不进来。所以华夏先民们,生活在大自然摇篮里。相对于其他地方,人们生活还算安定。这使得古代手工艺,得以代代传承优化。这里的丝绸、瓷器、制茶、铁艺……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匈奴、中亚、罗马……谁看到谁都想要。当然,北方西方大洋马,也是中原稀罕物。
其次是市。有需要,就有交换。早期汉朝与匈奴之间,靠和亲维系友好关系。和亲双方会互赠礼物,比如汉朝陪嫁粮食、布匹、盐巴、茶叶、酒等生活用品,而匈奴给汉朝马匹、牛羊、毛皮等匈奴特产。然后双方设立关市,即边境贸易市场。当然,汉人脑子好使,商品也多,奸商也多。而匈奴一方,只能靠暴力,经常成群结伙,干些无本买卖,南下抢劫一波。随着汉朝强大,边境不断北扩。
再次是路。张骞出使西域前,有没有丝绸之路?答案是肯定有的,只是规模小环节多。一是西北丝路,主要被匈奴霸占,向汉朝边民买东西,一方面自己用,另一方面卖给西域。二是西南秘道,由少数边民掌握,四川竹杖和布匹,可以越过横断山,经印度到达中亚。汉武帝开发西南,却没找到这条路。三是海上丝路,则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以南海为中心,与东南亚搞贸易。
整个农业时代,中原手工艺品,对于全世界人,都是身份象征:“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就说最简单的铁锅,大明百姓家已很普及,对蒙古人却是稀罕物。后来两国交恶,明朝禁卖铁锅。年,瓦剌人恼羞成怒,以此为由,悍然南下。明英宗率20万大*,御驾亲征,不料惨败,在土木堡被俘,明朝由盛转衰。明朝曾与蒙古交涉,对此瓦剌首领抱怨:“不是我挑起战争,谁让你不卖铁锅。”蒙古人攻破城池,第一件事是抢锅。锅坏了舍不得扔,修修补补接着用。
一直到清代,中国瓷器、丝绸和茶叶,都还是创汇主要产品。工业革命后,整个世道变了。西方发明蒸汽机,批发做碗;又发明化学,轻松上釉。于是欧洲瓷器,成本比中国低,质量还更好。英国人种茶成功,产量远超中国。流入中国白银,开始急剧减少。于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二
汉代丝路。
张骞出使西域前,虽然大汉不知西域,但西域已有大汉传说。张骞刚到大宛时,浑身上下挺破烂,就像是一个乞丐,大宛王凭啥信他?除了一支符节,更重要的是,大宛王听说过大汉,知道大汉很土豪,也想与土豪交朋友,所以对张骞很客气,派人派马送到康居。康居也因为同样原因,又把张骞送到大月氏。
张骞第一次出使,可以说两手空空。第二次就不同了,人的大使团,带着大批金币、丝绸,显然不只是外交,而是要做大买卖。从此正式标志,丝绸之路开通。
最早的丝路生意,基本是*府行为。“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大汉派出使团,最远到达高加索、叙利亚。大使团数百人,小使团百余人,一年能派十余批,几年里跑个来回。
两汉时期丝路通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国关系稳定。汉朝、贵霜、波斯、罗马,四大帝国称霸亚欧。其实贵霜帝国,可能不是大月氏,只是被大月氏统治过。但他跟中原交流,就冒充大月氏,“大月氏外交关系,现在由我们继承。你就叫俺大月氏,我们就是新月氏。”汉朝一般与贵霜做生意,贵霜再把货运到波斯、印度,波斯再运到罗马。
班超派甘英去罗马,到叙利亚地中海边,波斯人告诉他,“大海很大,很难过去,妖怪很多,容易死球。”于是甘英不去,掉头往回走。波斯人也有小九九,“大汉罗马接上头,二道贩子没得赚”,所以故意劝阻他。
公元前1世纪后期,季风规律被发现。罗马为了绕开波斯,省些运输费过路费,开通直达印度海上航线。贵霜从汉朝手里拿货,可到印度西海岸港口,再用货船运往罗马。
为了做生意,也为搞外交,汉朝遍设驿路。敦煌“悬泉置”,就是一个驿站。《长罗侯过悬泉置费用簿》,记载着一件事情。前61年,长罗侯带队,前往乌孙,路过悬泉置。驿站公款接待,办一大桌酒席,有酒有米,有鱼有肉。这可是年前,西部戈壁滩的事!这个长罗侯是谁?他就是常惠,解忧公主男闺蜜。这是他第5次出使西域,去收乌孙迎娶大汉公主聘礼。不过解忧儿子没上位,这门亲事半途而废。
那时中原去西域,一般都是过敦煌,然后分出两路。一路去西北玉门关,经过罗布泊、楼兰,跨过孔雀河、塔里木河,再往西北去焉耆、龟兹、疏勒等,然后去往中亚。另一路去西南阳关,经过若羌、且末、于阗,然后去南亚。
当然还有别的走法,就是从敦煌去哈密,再去巴里坤。或者从张掖,沿着黑水河,到居延海,再走黑戈壁,到巴里坤。再从巴里坤,走吉木萨尔、乌鲁木齐,再去伊犁,或者阿拉山口。
其实汉武帝在位时,在西域还说了不算,每次使节路过小邦,吃饭住宿得花钱,不花钱人就不给,反正你壕不差钱。而匈奴人虐得猛,只要有匈奴王的信,就可以免费吃住。一直到公元前33年,南匈奴王呼韩邪,投降了大汉。西域小邦一看,“额滴个神呀,爸爸都服了”,才真正毕恭毕敬。
三
粟特商人。
3-8世纪,四大帝国衰落,到处*阀割据,丝路生意不好做了。过去收四道税,现在可能几十道税;过去有*方保护,现在被敌方抢劫。这时一个私团崛起,那就是粟特商人。
粟特人是塞种人,住在撒马尔罕附近,处于亚洲十字路口,天天开门见客,很有生意头脑。有人说,他们是大宛、康居后人。由于被月氏统治过,也有点吐火罗血统。为了与中原做生意,他们主动套近乎,“俺是大月氏后裔,祖上在甘肃昭武。”他们在中亚建立九个国家,石国、康国、安国、曹国……被称为“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占据丝路中心,按说小日子过得挺滋。然而,这地风水不好,边上一群恶霸。向东是中国,向南是印度,向西是波斯、大食,向北是白匈奴、柔然、突厥。所以不仅没能统一,还整天被灭来灭去。这样一个苦逼民族,注定没什么安全感,早早就得学会看眼色,五岁孩子就学做生意,父子之间也得明算帐。各国混乱之时,他们乘势而起,成为丝路主力。
当时柔然很强大,粟特人躲着走。4世纪开始,他们先走丝路南线,瓦罕、塔县、于阗、尼雅、敦煌一线。敦煌首先成为跳板,然后武威(凉州)成为基地。他们主要经营香料、药材、布匹、丝绸、谷物等。后来与柔然熟了,他们胆子大了,4世纪中期后,又开始走塔里木北沿,龟兹、焉耆、高昌。
在南北朝时期,南方汉人*权,与北方鲜卑*权,往往是对立状态。但粟特人脑瓜很灵,北方生意能做,南方生意也能做。如果去南方,一般走两条线,一条是襄阳线,另一条是青海线。走青海线的目的,就是绕过河西,免得北方干涉。他们走于阗或者高昌,先到鄯善(若羌),翻上阿尔金山,从松潘地区南下,先到成都平原,然后顺长江而下,直达东晋首都建康(南京)。
年,北魏灭北凉,攻占武威城,掠走大批粟特商人,把他们安置在魏都(大同),弄走他们的钱物。年,粟特王特意来朝贡,并拿出大笔钱财,来赎这些粟特商人。这些粟特商人,对粟特很重要,是个税收大头。也说明粟特*府,很为纳税人服务。
年,西魏凉州刺史史宁,在边境抓获一个粟特商团,共人、头骆驼,货物数以万计。可以说他们为了赚钱,已经是要钱不要命。虽然他们商队有武装,但只能对付小毛贼,对付*队可不好使。
年,阿拉伯牛人屈底波,来到中亚打安国,攻破沛肯城,进行大屠城,只剩下妇孺。沛肯城是粟特人据点,这些妇孺是粟特人亲属。从中国回来的粟特土豪,含泪上缴巨额赎金,不但赎回这些妇孺,还重建沛肯城。他们虽然父子明算帐,但还是很重亲情,孩子是他们接班人。
屈底波每次来中亚,都要讹诈巨额钱财。年屠城沛肯,讹诈安国21万枚银币。年入侵康国,讹诈康国万枚银币,并要求每年上贡20万。中亚那些土地,大多并不肥沃。他们这么有钱,靠的还是商业。
粟特人为了做生意,必须学会几门外语,突厥语、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所以中原*府和商团,也常雇他们做翻译。他们也能歌善舞,从南北朝开始,龟兹、疏勒、安国、康国的音乐、舞蹈艺人,在长安、洛阳很吃得开。
有钱又没根的粟特人,很受中原统治者欢迎。从南北朝开始,中原设置萨保官,专门管理粟特人,最高可为五品,由粟特贵族、祆教祭司、商队大壕担任。
四
唐代变迁。
到了隋唐,帝国重建。粟特人仍是丝路主力。那些雪山大漠,对于中原人来说,除了取经僧侣、出访使团、戍边将士,一般人是不会走的。老婆孩子热炕头,难道不香吗?
这个时期,孔雀河、疏勒河断流,楼兰城废弃,传统丝路中道,很快变得荒芜。少了楼兰中继点,从敦煌走到若羌,里无水源,简直不可想象。他们一般走哈密——瓜州,里沙漠戈壁,中间有多处水源,即今天G30国道。星星峡、马莲井、大泉、柳园、白墩子,都是有水的地方。而玉门关位置,也随着疏勒河水,往上游后撤里,汉代是小方盘城,唐代是瓜州双塔。
年,玄奘偷渡出关,就是走瓜州玉门关。而他的带路*,就是粟特人石盘陀。石盘陀第一晚就反悔,想杀玄奘最后未遂。玄奘自己走过里戈壁,中途还曾因缺水,昏迷四天五夜。后来全靠老马识途,将他带到一个水塘。
玄奘到了哈密,受到伊吾王善待。伊吾王石万年,还是粟特人,石盘陀老乡。粟特人怎么当上土王了?因为西突厥小可汗,乙毗咄陆,趁大唐没空,霸占了伊吾。一看伊吾主要居民,是汉人和龙家人(汉化焉耆人),担心他们心向大唐,所以迁来大批粟特人,还让石万年当土王。不过石万年,很快就降唐。
这也显示一个趁势,粟特人开始做官了。因为他们深刻认识到,“人富国不强,乖乖当肥羊!”他们昭武九姓,都是弱鸡小国。连最强的康国,也被蹂躏来蹂躏去,私人财产没有保障。一部分粟特人,开始弃商从*。
粟特人仕途,从突厥开始。他们混入东突厥官场,获得颉利可汗宠信。眼看就要走上人生颠峰,结果导致各部落不服,大家纷纷起来搞事。大唐抓住好机会,一举消灭东突厥。
康待宾带粟特人,又赶紧投降大唐,被安置在*河河套内外,鲁、丽、舍、塞、依、契六州,被称为六州胡。大唐认为他们,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是当作一般蕃兵。
很多年之后,屌丝安禄山,来到人世间。由于在六州胡,没有经商环境,安禄山只会打架小偷小摸,但也继承一些老传统。一是会多门外语,年轻时当过翻译。二是会跳胡旋舞,还给唐玄宗、杨贵妃表演。三是会观言察色,让杨贵妃给他洗澡,而唐玄宗还很高兴,这需要很高情商。
年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都是粟特人。他们为啥兵变?主要原因有仨。一是体制问题。节度使权力太大,***财一手抓。全国十个节度使,安禄山兼了三个。二是官场恩怨。杨国忠要整安禄山,安禄山先下手为强。三是心理阴影。粟特人骨子里,充满不安全感,所以受尽恩宠,却又反戈一击。
安史之乱中,六州胡阿兵哥,肯定都积极响应,希望跟着安禄山混,从此走上人生颠峰。至于粟特商团,是否捐钱捐物?史料没有记载。从一般人心理推测,自己人能当皇帝,总是一件好事情。
但让人惊讶的是,安史之乱失败后,西域粟特商人,对大唐却很忠心。可能对他们来说,既然当不了皇帝,保持大唐秩序稳定,营造良好经商环境,就成了第二位选择。所以他们自带干粮,自掏腰包,出钱出力,希望保住安西北庭。曹令忠也坚守战位,谱写一曲忠诚赞歌。
后晋石敬塘,也是粟特人,为当儿皇帝,割让幽云十六州,被中原人骂得半死。内乱结束痛定思痛,中原开始仇视胡人。聪明的粟特人,或改变姓氏,或制假族谱,完全融入汉族。
唐代之后一千年,由于气候周期变化,以及人类开发过度,塔里木盆地南沿,原来的丝路南线,线路发生很大变化。几个绿洲向南移动,也就是向河水上游,大概迁移公里。所以玄奘走过的“精绝国”等,都已经被埋在*沙之下。直到西方探险家,发掘出众多遗址,震惊世界考古圈。
五
草原丝路。
草原丝绸之路,形成时间更早,大概公元前5世纪。游牧民族骑马,“逐水草迁徙”,加上部落战争,移动范围很大。他们随时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促进东西文明交流。
早慧的塞种人,又成为开路者。早在年前,他们就在阿尔泰山,开采宝石与*金。*金宝石人人爱,游牧民族不例外。很快随着人员流动,成为草原硬通货。
匈奴、突厥、回鹘、契丹……先后成为丝路主力。唐太宗打败东突厥,回鹘等部落归附大唐,大唐设6个都督府、7个州。部落首领们,为方便来长安,朝拜大唐皇帝,申请开辟一条大道,称为“参天可汗道”。唐太宗愉快答应,“我就是你们的爹,爹对大家都得好!”
年,参天可汗道正式开通,不仅到回鹘牙帐,还可到达欧洲。从长安北上,渡过*河,到云中受降城,北越阴山,到回鹘牙帐(今蒙古哈拉和林),然后穿越蒙古草原,至中亚、西亚、欧洲。
安史之乱之后,草原丝路突显。陇右被吐蕃占领,安西通过伊州、庭州,进入回鹘占领的草原,继续与唐廷保持联系。但是这条线路,也是断断续续。路上拦路打劫,都是家常便饭。所以安西年,与中央失去联系,一直到15年后(年),郭昕派出的使者,才成功到达长安。这才知道代宗去世、德宗续位,年号已经变了。
年,长寿天亲可汗,娶了唐德宗女儿,唐回关系回温。回鹘对西域唐*,也变得更加热心,一方面因为“半个儿子”,另一方面因为草原丝路。因为河西走廊切断,丝绸之路向北改道,从庭州进入草原,回鹘靠这个收税,成了他们的致富路。
就东西方向来说,草原丝路主要两条,一条是南线,一条是北线。南线大致为:巴里坤——额济纳——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北线大致为:阿尔泰山——镇海城——哈拉和林。
而到了辽国时期,两条线路往东延伸。南线延伸为: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张家口——北京。北线延伸为:哈拉和林——二连浩特——赤峰——渤海。
年,辽国药丸,耶律大石出走,基本沿着北线。他从赤峰出发,到了哈拉和林,甚至到了可敦城(青托罗盖古城)。年西征,越过阿尔泰山,到庭州过高昌,在中亚成就霸业。
后来蒙古人,继承草原丝路,把生意越做越火。中亚强国花剌子模,就是因为杀了蒙古商队,引发成吉思汗震怒,开启暴打世界模式。
打仗是件辛苦的事,成吉思汗感觉肾虚,想约见仙人求仙丹。74岁的丘处机,风尘仆仆三万里,去阿富汗送长生快递。他也是走的北线,从北京出发,经过内蒙赤峰,到哈拉和林,去镇海城。被俘的金朝皇室,以及汉人工匠,见到丘处机后,一把鼻涕一把泪,“您为何路过牛家村?”丘处机万分抱歉,在此建造栖霞观,“没事多烧香,我还有点事”,翻过阿尔泰山,经过伊犁,来到中亚。
大清崛起之前,虽然身在渤海,但他们也靠草原丝路,做着皮草、药材生意,成为称霸一方大土豪。乾隆灭准噶尔部,安排锡伯族老乡,从东北迁到伊犁。他们也走草原丝路,经过乌兰巴托,到科布多,翻过阿尔泰山,来到新的家园,镇守大清边疆。
六
海上丝路。
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就有航线,与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形成陶瓷交易圈。南越国时期,广州能制25-30吨的木楼船,并向海外输出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输入珠玑、犀角、玳瑁之类。三国时代,由于作战需要,孙吴积极发展水*,造船业已经国际领先。
东晋法显老同志,从印度回国时,已经八十岁,走路走不动了,就是坐船回来,先坐到东南亚,再从东南亚到广州。结果出两次事故,没到得了广州,大风把他刮到青岛,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玄奘去印度,为啥不坐船?因为他生活在北方,当时不知道能坐船。从印度回来时,戒日王建议他坐船。但玄奘考虑,与鞠文泰有“三年之约”,所以还是走陆路。
而稍后的义净,参加过玄奘葬礼。“百万群众送玄奘”,让他感到十分震撼,决心像玄奘那样,做一个受尊敬的人,于是也去印度留学。当时“广州通海夷道”,已经十分繁忙。义净坐船去了印度,也在那烂陀寺学习。可能突然想家了,假装上船拿快递,偷偷溜回广州,吃够广味早茶,肚子里有货了,又坐船回印度,“有船就是任性”。
唐宋之交,中国经济重心转到南方,东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加上用了指南针,远航能力大大加强。泉州后来居上,成为第一大港。广州屈居第二。广州、泉州成了对外开放城市,拥有大量波斯、大食商人。
对处交往增多,必然带来冲突。安史之乱中,唐朝向外借兵,曾借大食0兵。结果年,他们从广州走时,将广州洗劫一空。但年“*巢起义”,尽屠广州胡商12万。而年,泉州波斯后裔蒲寿庚,为了投降元朝,屠杀南宋宗室,以及几万汉人。他女婿在泉州,建立清真国。年,被元将陈宗海围剿,也引发汉人报复。幸存蒲氏,逃到晋江,改为吴姓,融入汉人。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标志海上丝路极盛。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后期实行禁海,中国错失发展良机,又把大海当作屏障,慢慢陷入闭关锁国。
到了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人三观尽毁,“尼玛,原来还能这样打我”!年来,多少中国人在反思。林则徐“开眼看世界”,说“向海而兴,背海而衰”。
洋务派李鸿章,搞了北洋水师,堪称亚洲第一。可惜不幸败于日本,至今背了多少骂名。透过历史谜雾,我们必须承认,甲午海战是中日甲午之战,打的最好的一仗,双方互有胜负。相比陆*叶志超,“弃平壤而逃,狂奔五百里”,不知高到哪里去。
中日甲午海战,双方海上对射,打了近5个小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什么“一字阵”“人字阵”,其实都是浮云。舰炮口径、弹药数量、航行速度,这些科技硬实力,才是制胜关键。说起来是少林武当,打起来全是王八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胆略。*海一战,把李鸿章胆子打没了,让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港,结果硬是让日本从陆地上干掉。
日本为什么这么狠?因为一个时期内,海上霸主只能有一个。日本人如果不把“定远”“镇远”彻底打废,不把北洋水师彻底吃掉,他们睡觉不踏实。二战中,美*海*不把日本海*干趴,他们也是睡觉不踏实。
七
一带一路。
一战前夕,英国人麦金德,提出陆权理论,有个著名的三段论:“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地带;谁控制大陆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欧亚大陆);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这句话刺激着欧洲男人的荷尔蒙,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美国马汉提出海权理论,讲究控制全球六大海上通道。美国海*按照马汉理论,一步步发展成为海上霸主。在50年代为了控制海上通道,甚至胁迫英法从苏伊士运河撤*。“英国是我爹,法国是我叔。若为利益故,两者兼可撸。”
陆权与海权哪个更重要?这事让中国人纠结了年。近代的落后挨打,给国人留下阴影,对海权非常崇拜,对陆权相当鄙视。“洋”用来夸先进夸漂亮,“土”用来骂落后骂丑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视野的开阔,我们变得更加冷静,世界不是非此即彼。
我们突然发现,近代中国的失败,不是陆权输给海权,而是农业输给工业,中西科技存在世纪差。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海权可以作用于陆权,陆权也可以反作用于海权,而且陆权比海权性价比高。比如,中国大地千万里,又有导弹和飞机,日本*舰再牛逼,也会变得像傻逼。再如,我们对付美国航母,当然不是用航母,而是用东风21和26。这就是用强大的陆权来反制海权,当然这个制陆权是现代制陆权,包括陆空火天网。
我们还发现,海上主要通道,都被美国霸占。这个霸主的衰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兔海*的成长,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几年,我海*每年30艘*舰服役,多艘航母、大型两栖攻击舰、大型驱逐舰、大型补给舰同时建造,被网友称为“下饺子”。中国海*一年造舰量,相当于英法德一国全部家当。当然我们远不到傲娇时候,我们与美海*还有差距,我们将来是以一打多。茫茫大海一望无际,双方实力一览无余。海战不太讲谋略,一般得拼硬实力,还得把对方彻底打废,不能让对方东山再起。有人说,“世界第二的海*,是最没有用的海*。”
我们不想与美国海*过招,或者说不想这么早过招。所以我们又转过身来,重新审视身后这块大陆,“如果通过中亚西亚,把亚欧大陆连起来,难道不是可以避开海上通道?难道不是一个巨大市场?”按照这个思路,美洲只是偏远小岛,美国海*只是遥远海盗,“我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
于是,领导人提出“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当然,海权也不能放弃,又提出了“一路”,海上丝绸之路。这种认识问题的方式,是对立再统一、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又为我们打开一个新世界。
当然麦金德三段论,是站在英国人角度说的。对于热爱和平的中国人,“谁拥抱了中亚西亚,谁就能拥护大陆心脏地带;谁拥抱大陆心脏地带,谁就能拥抱欧亚大陆;谁拥抱了欧亚大陆,谁就能拥抱整个世界”。
海权讲霸道,陆权讲王道。陆权若搞霸道,往往死得更早。小小一个阿富汗,才3千万人口,把英国、苏联、美国全玩了,成为“帝国坟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陆地打仗,有山川河流可依靠,有碉堡工事可掩护,有人民群众可伪装。所以,要想从陆地上彻服一个国家,付出的代价将会巨大。总的来说,和平时期,陆权的基本规矩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欧亚大陆里,中俄印法德,各有各的地盘,不一定非要争老大老二,大家“打牌喝酒,岁月静好”。
在陆地上称王,有点像结婚过日子,这是一个缓慢过程,得先从普通朋友做起,得从身边朋友下手,往往都得几百年时间。我们中原王朝,与中西亚各国,已经耍了两千年,今后还得继续耍。你不耍也不行,邻居可搬不走。当然,与一两千前相比,现在形势已经不同,掺杂了宗教因素。不过还好,前苏联在去极端化上,还是做出很大贡献。中亚五国都挺世俗,哈萨克还是咱养猪大户。
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无论是大汉,还是盛唐,都喜欢用钱解决问题。只要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用钱解决不了时,才会不得不动刀动枪。别说送钱送物,美女也没少送。面对匈奴,汉代送过王昭君。面对突厥,隋唐也送过不少女人。如果游牧民族欺人太甚,中原才不得不开战。
现在一带一路,金钱必须当道。美国人到处搞破坏,中国人到处搞建设。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中国路。美国建国多年,还是毛头小子一个,脾气相当火爆,动不动就动手。中国都多年了,已被岁月磨得没脾气,对打打杀杀相当厌倦,凡事能用钱解决最好。
中国人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大家都想过好日子。有好日子过,谁愿打打杀杀?所以认定了,中亚西亚那些国家,之所以喜欢打杀,就是没尝到好日子滋味。如果天天有肉吃,有妞泡,谁愿意过那种苦逼日子?当然,人家倒底是不是和咱一个想法?那也是不一定的事,但至少可以试试看。这也是为世界和平,提供了一种“中国方案”。
而且中国方案里,也不是单方施舍,而是互利共赢。我们给他们修路修电站修港口,从他们那里搞点低价矿产能源。再说咱的水泥钢铁太多,自己用不了,正好卖出去。如果他们没钱,那都不是事。我们可以借,他们拿地来抵押。这种做法很中国,列强是咱好老师。
当然这种玩法,也有不少风险。美国人高举道德大旗,不让咱用金钱腐蚀那些国家,总喜欢背后搞点小动作,扶持反动派上台。有一些小国家,部落酋长非常多,个个都想吃点肉。怎么办?只能用钱搞定。中国人几千年,最擅长搞这套。这东西就像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说着都是义愤填膺,轮到自己蠢蠢欲动。
当然,如果收钱不办事,那就不是我兄弟!既然不是我兄弟,别就怪我不客气!光有萝卜不行,还得有大棒。现在我们建设一流*队,海*有陆战队,空*有空降兵,陆*有特种兵,恐怕以后也有机会去维持秩序。当然这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都是法治社会,大哥也不愿打打杀杀。
一带一路倡议,充满中国套路。从长远看,好处多多。大方向对了,就没有问题。困难也不少,还得走稳点。当然我们海权也不荒废,海上贸易还是要发展,兔子海*还是要壮大,陆海并重才是正确玩法。“陆海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美国两*达成共识,全力遏制中国发展,企图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与中国全面脱钩。一带一路倡议,既变得更加重要,也变得更加艰巨。这是真正的持久战、拉锯战,需要一代代人持续艰苦奋斗。
如果有足够耐心,如果能扛过美国,如果不犯低级错误,汉唐盛世2.0版,正向我们走来。希望我们有机会,把一带一路做大,告慰张骞、班超、玄奘、苏定方、高仙芝……“这盛世如您所愿”。
《*那些事儿》“地理篇”,一共16篇文章,到此为止告一段落。说是地理篇,也不是纯地理。而是在地理框架下,对一个地区或单元,捋捋历史那些事儿。由于有的事分跨多地,而且又很重要,难免会有交叉,尽量有详有略。另外,由于篇幅所限,很多论证过程,基本只能省略。下面还有“揭密篇”,也是16篇文章,将对一些重大问题,或者一些边缘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希望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