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剪不断,理还乱 [复制链接]

1#

经朋友安排,上午十点多钟拿到了《中蒙边境地区出入境证通行证》,这是一种商务通行证,我的身份平生第一次变成了商人。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蒙古国(theStateofMongolia)的扎门乌德市。据材料介绍,扎门乌德是蒙古国对中国最大的口岸,也是唯一的铁路口岸,距二连浩特市4.5公里,两市隔界相望。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9平方公里,居民主要以喀拉喀蒙古族为主,常住人口约人。我们的司机兼导游是一个商都小伙子,他估计加上流动人口,全市实际上差不多有两万人。下面图中的铁丝网就是中蒙边界。这是蒙方的边检大楼,通关过程比较复杂。除正常的边境出入检验外,还有体温测试,这提醒我们“甲流”正在全球漫延。我们一共下了五次车,才进入蒙古国。最深的印象是蒙方边检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到了让人不能忍受的程度。一位在窗口工作的女士打字极慢,还不如我的“二指禅”呢!其次是秩序差,排队极不自觉,事先导游就嘱咐过我们,要一个紧挨一个,不要让人插行。我们对此估计不足,从队列靠前的位置,一直被挤到了最后,同行的几个年轻人急了,伸出胳膊扛着,我们才把证件递进窗口。前后扎腾了一个多小时。起先,我以为插行的都是蒙方人员,然而我看见一个强行插在我面前的男士,手里分明拿着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不可思议的是天天如此,竟然就没有人出来维持秩序,中方有关人员也没有给过一个建议?尤其是两国通关至少六十年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算起),就没有在边检窗口前安装一个简单的防止插行的隔离栏?要知道,这个口岸对蒙古来说,其地位相当于我国的深圳啊!

过境的蒙古车辆,俄式吉普占了一多半,大热的天气,里边挤了满满的人,同行的朋友中有人质疑小小的车里怎么能塞得下十多个人?和我们一起过境的蒙古同胞几乎都是大包小包,有人肩上还扛着从中国采购的大米、面粉袋子,和我们几位空着手通过检验区的人形成显明对照。遗憾边境地区不允许拍照,我没敢拿出自己的手机来记录过境的场景。

二连浩特市到扎门乌德市是一段水泥路,相当于国内的二级公路,是我国援建的,由于负担较重,路况已不算太好。

我们的车停在了扎门乌德市火车站广场,站房是一座欧、蒙、汉风格组合的建筑。相比国内车站的拥挤,显得冷清,候车室里有二十来个人在等车,站台一边有人在树下乘凉。铁路轨距和国内的相差一拳左右(中方轨距为mm,蒙方轨距为mm),大家伙儿极想知道火车在过境时是怎么衔接换轨的,可惜我们的导游也说不清楚。

站前只有一个较大一些的饭馆,因有一个湖北的旅游团(下图)先进去了,我们等他们吃完才有空位,进去吃了饭。蒙式西餐,每人一份,量少,没吃饱,但有特色。吃饭时,小友宝上君不断有短信发来,她正给朋友介绍对象,约了双方见面,而男方的父亲正是我过去的一个朋友。刚出境时,我还和小平通了电话,其时她正在海南省海口市。信号很好,至少是移动公司的服务和国内没有区别,打电话、发短信,没有觉得是在国外。饭后逛商店,说是本市最大的超市。经营面积也就是三、四十平米吧?以食品为主。两个售货小姐,不懂汉语。收人民币,甚至没有蒙币(图格里克tugric),因为有朋友想找零要一张作纪念,说没有。我想买点蒙古产的特色小食品,只有香肠一种,大热天,怕不等带回去就坏了,也没买。

超市旁边有间公共厕所,上一次要蒙币图,约合人民币一块钱,有未上厕所的朋友就开玩笑说是“省了二百块钱”。

东西买好后,大家乘车在市里转了一圈,连跑马观花也算不上,叫跑车观市吧!没有看见国内普遍的公寓式住宅楼,医院、学校等公共事业单位,普通民居是一家一户的小平房,据说是八十年代以前苏联*队留下来的。不过连市*府也是几间低矮的平房,这至少让我有些感动。不像我们国家,最好的房子不是金融机构,就是*府机关。领导人在平房里办公,那是不可想象的。

市区没有象样的街道,街区多半没有硬化,也没有绿化,正是干旱季节,放眼望去,一片*灰色调。看上去和国内的发展是有一定差距,然而就是这样的经济水平,蒙古却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看来确实是事在人为,一个国家的民生问题,是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问题,也是这个国家执*者们的态度问题。

在扎门乌德市待了不到两个小时,我的脑子里却不断浮现着中蒙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我的叔祖父守业公年轻时当兵随部队驻守在大库伦(乌兰巴托),恐怕他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这里后来会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首都。

年8月10日中苏两国*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同时,交换了“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之独立的问题”的文书。文书称:“由于外蒙古人民屡次所表示出的对于独立的热望,中国*府声明:在日本失败以后,若是外蒙古人民的投票公决证实此种热望时,那么,中国*府将承认具有其现时境界的外蒙古之独立。”当年十月二十日外蒙古举行全民投票,结果是赞成独立,国民*府派去监票的内*部次长雷法章,对投票程序表示满意。

事实上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就成立了,所以毛主席年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曾设想:“我想,当人民革命胜利之后,蒙古民族是会自动投入到中华民族的怀抱的”。据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罗斯国家解密档案》(广东人民出版社3年11月)一书透露,毛主席在年春曾主动向在西柏坡访问的苏共代表米高扬提出“外蒙和内蒙可以联合起来并入中国版图”的问题,而米高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日本投降之后中国*府承认了外蒙的独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已有自己的*队,有自己的文化,以及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道路,它早就领略了独立的滋味,未必会自愿放弃独立。鉴于米高扬的这一信息,斯大林专门就此发了电报,指出:“外蒙领导人主张按独立统一的蒙古国的原则将中国所有蒙族地区同外蒙合并。苏联*府表示反对这一计划,因为它意味着从中国割去许多地区,尽管这一计划没有威胁到苏联的利益。我们认为,即使是所有蒙族地区都统一成一个自治地区,外蒙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独立而在中国版图内实行自治。自然,这事的决定权属于外蒙自己。”鉴于当时的国际局势和建国重任,此事也就不了了之,顺其自然了。年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就有议员提议蒙古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或蒙古和中国建立联邦国家。这是戈壁省的委员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议上首先提出上述计划的。0年12月3日,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就建立蒙中联盟及蒙古国并入中国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戈壁省的委员再次提出把蒙古并入中国,建成类似香港和澳门一样的中国特别行*区,使蒙古最终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然而,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在蒙古在经济上逐渐依赖大陆。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内陆国,这个国家没有出海口,进出口贸易也要靠中国的铁路和港口。没有中国帮助,蒙古可能无法生存。但是,毕竟被俄罗斯控制了七十多年之久,今天的蒙古,城市里遍布俄式建筑、俄国汽车,大多数工业都是俄国设备。很久以前,蒙古已经“费除了蒙古文字”,改用俄文字母拼写,叫做新蒙文。我所存的一册年版的蒙语会话手册,就是用新蒙文拼写的。下图就是二连浩特市为方便蒙方人员,街头招牌都用新、旧两种蒙文文字书写。

下午返回二连浩特市,回来比出去容易得多。在旅馆稍事休息,就一路奔驰回家了,真近啊!晚上躺在床上后,浏览当天的报纸,正好《参考消息》上转载了俄罗斯《权力》周刊8月10日的一篇报道,标题是《蒙古反华纳粹分子兴风作浪》,说近两三年来,乌兰巴托楼房的墙面上不仅经常出现纳粹*的符号,还可以看到“枪毙中国人”和“中国人都得死”等口号。文章转引七年前蒙古代表在联合国大会所作的分析,是社会经济不平等催生和刺激了种族主义和其他不可容忍的现象蔓延。文章进一步指出,近年依靠外国的投资,首先是中国的投资,蒙古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可投资又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现实情况是全世界多万蒙古人,多万在中国,多万在蒙古,不仅他们有共同的血缘,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就连我们这些生活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汉族人民,甚至包括长江以南的客家人,都和蒙古同胞有亲缘关系,因为从人种学上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蒙古利亚人种”。中蒙关系真是应了那句话:

“剪不断,理还乱”!

9.8.12

长按或扫描这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