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覆盖这是口岸边城二连浩特牧民的生活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里 http://pf.39.net/bdfyy/bdfzj/

王立华贺雪花郑晓钰

数据看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二连浩特市累计投入资金1.68亿元,建成改善性住房套、改造牧区危房套;

?为农牧户安装了净水设备套,新打机井50眼、水窖7处,牧民平均取水距离缩短到3公里;

?完成10.4公里街巷硬化,建成村村通公路48公里;

?将卫生室和校舍合并建设,完成了集幼儿园、卫生院和嘎查文化活动室为一体的综合楼,改造便民连锁超市5所,将7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全部纳入高龄补贴享受范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最低元。

?完成43户公里农网升级改造任务和40户牧民瓦新能源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升级改造任务。

?为农牧户安装了套“户户通”双模机顶盒;启动实施赛乌素光纤宽带入户工程,对宽带接入的农户给予每户元的补贴。

?年将对牧区60户风光互补用户实施网电改造,届时将实现牧区常住人口网电全覆盖。

▲赛乌素嘎查村民居住区。尚文娟摄

口岸边城第一场雨过后,笔者一行走访了二连浩特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地:格日勒敖都苏木下设的赛乌素嘎查、苏吉嘎查、呼格吉勒图雅嘎查、陶力嘎查、额尔敦高毕嘎查。第一站我们向唯一的农区嘎查,也是集中居住人口最多的赛乌素嘎查进发。

1赛乌素嘎查整齐美观的村貌引人称赞

沿着国道从市区驱车十五分钟笔者来到了赛乌素嘎查,雨后的村庄清爽、干净,灰色屋顶墙围、白色墙身的房院古香古色、整齐美观,外墙壁上的宣传图文鲜亮、易懂,路两侧错落有致的榆树、杨树、丁香、糖槭已展开嫩嫩的绿叶,引得大家一阵感叹。大家沿着平整的水泥路走走停停,摄影记者们忙活起来……在居民区我们敲开村民王迷贵的大门。亮堂堂的门窗,干干净净的小院,摆放整齐的农机具,粉刷一新的储物房,屋内客厅、卧室、卫生间、太阳能热水器、电视、沙发、自来水、暖气一应俱全。

惠民*策暖到百姓的心坎上

热情的王迷贵一边给我们端茶倒水一边说:“从老家前旗搬来赛乌素几十年了,我们以前住的土坯房修了又修,冬天冷、夏天热,一到风沙大的季节,屋里的土腥味呛得人张不开嘴,院子里、大街上到处都是垃圾、牛粪,吃水又苦又咸。现在住的房子自己根本盖不起,我们只花了5万块钱,其他的都是*府给补贴的。”喝着热呼呼的茶水,看着王迷贵脸上欢喜的笑容,大家的心也跟着暖和起来。

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民利民

告别王迷贵,沿着整洁的水泥街巷,穿过位于正中心的休闲广场,来到了嘎查文化活动室,村民们正在排练夏季交流演出的节目。“大家过来领矿泉水,今天我请客!”一位四五十岁的大姐正张罗着给大家递着水。此时,有村民问:“刘大姐,今天你不用带着外孙输液了?”“我家儿媳妇今天不用去大棚,在卫生室陪着输液呢!今天我给自己放假!”刘大姐愉快地应答着。

▲赛乌素嘎查卫生院内,医生正在为病人开药。沈宇坤摄

“村里有了卫生室,有个头疼脑热的,再也不用进城看病了,还给我们办了社保卡,看病也不愁了!买东西不用再开车去城里置办,想买的东西现在出门就能买上!”刚从文化室对面便民超市出来的菜农郭明和乐呵呵地对我们说。在郭明和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位于正南方的农业大棚区。

扶持村民发展蔬菜产业实现致富

正忙着摘菜的村民李福将告诉我们:“以前我们种菜都是靠老天爷,现在可不一样了,今年市里把原来的温室大棚都维修了,简易蔬菜大棚也都改造了,每个棚里都安装了滴灌和喷灌,省力省水,一年能种四五茬菜,除去大棚种菜补贴不说,光卖菜就能赚个四五万。新建的20栋温室大棚也都租给我们菜农了。驻村干部跟我说,市里编制了蔬菜产业规划,要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让我抓住机会好好致富,我就花了0块钱承包了1栋,这不*府帮我们把销路也解决了。”

▲赛乌素嘎查菜农正在种植第二茬小菜。沈宇坤摄

我们跟着李福将来到了昊罡果蔬收购点,前来这里出售蔬菜的车辆很多。负责人赵虎告诉笔者:“企业之所以入驻赛乌素嘎查,一方面是因为蔬菜质优价廉、运距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作为二连浩特市本土龙头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企业还聘请专家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帮助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和种类品质。”

在大棚采摘区笔者见到了格日勒敖都苏木*委书记陈艳豹,他告诉我们,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二连浩特市对赛乌苏嘎查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对所有农牧户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

?今年的工作主要是查漏补缺,做好综合环境整治、配套产业支撑、富民产业引导等工作,助推绿色采摘、休闲观光和农家乐特色产业的壮大。

?苏木每月邀请自治区有经验的专家为菜农做技术培训,培养农民科技种植意识。

?下一步计划成立蔬菜种植发展协会,将联合种植户和合作社逐步建立起“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利益联结模式,通过企业订单式种植,解决农民致富渠道少的问题。

?对于牧户居住分散的其他四个嘎查,苏木选出了21个*员中心户,建立*员中心户“3+1”服务体系,即建立文化点、医疗点、购物点和带动致富机制,统一配备了蒙古包及配套设施,让*员带头成立合作社,带领牧民科学养牧,多产业发展,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

2苏吉嘎查*员中心户带领牧民共同致富

离开赛乌素嘎查,笔者来到了苏吉嘎查*员中心户韩希图家中,一捆捆牧草整齐地码放在钢架搭建成的牧草棚内。“年,在苏木*府的帮助下,我们联和嘎查的5户牧民成立了苏吉嘎查草料储备合作社,将秋天储备好的牧草一部分在冬天出售,一部分加工成饲料后出售,每年每户能赚两万块钱左右。现在我们正在动员更多的牧户加入,我有信心带领大家一块儿致富。”韩希图的脸上是满满的自信。

3陶力嘎查牧民居住环境、经济收入有提升

从韩希图家顺着国道一路往南,笔者来到了陶力嘎查高娃的家中。高娃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70平米的新房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浓浓的奶茶香味扑面而来,客厅的茶几上摆满了各式奶制品。

▲牧民韩希图正从自家新打的机电井旁拉水。曹艳艳摄

“现在住的这间房是市里开展机关单位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后,民*局给盖的,年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府又给我们家盖了一间新房子。”高娃难掩心中的喜悦。“以前我们是这一带牲畜最少的一户,家里只有60多只羊,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市民*局看到我们的处境又给买了50只羊,为这个家解了燃眉之急。现在日子好了,我家的羊都拉到旅游点宰杀,价格卖得还高,老父亲每个月也领上了养老金。感谢*府部门,让我们有了现在的好日子,要不然我们这辈子都会穷下去……”声音有些发颤的高娃起身忙活起来。“大家喝茶呀,现在的奶茶比以前好喝多了,因为水好了。”说完高娃又哈哈地笑了起来。

4呼格吉勒图雅嘎查牧民喝上了放心水

谈起水,呼格吉勒图雅嘎查牧民呼日乐似乎更有发言权。他说,嘎查人口居住分散,地下水位有60—70米深,牧民们常年靠拉水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每次拉水都得跑十几公里以外,每年拉水人力、物力总共下来得花四五万块钱。现在好了,*府在家门口给打了机井,屋内还安装了净水器,喝上放心水了,一家人别提多高兴了。

5额日登高毕嘎查

离开呼日乐的家,记者向最后一站额日登高毕嘎查奔奔塔拉旅游点进发。蜿蜒的小砖路连接着一座座洁白的蒙古包,青草地上转动的喷灌头喷洒着细细的小水柱,蒙古长调空旷、悠扬,空气中飘散着青草、烤肉、奶食品、马奶酒的香味。

牧民间合作经营实现共赢

在一处蒙古包前,笔者见到了乌力吉巴雅尔,他是登高毕嘎查的*员中心户,也是致富带头人。“年,在*府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额尔登高毕原生态旅游区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嘎查的集体草场上建成了这个度假村。由于设施不完善,每年十月份就停业了,到来年的六、七月份才能接待游客。‘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府投入多万元给我们通了水、电,铺了路,修建了度假村景观大门、游客服务中心、主题雕塑、小型民俗博物馆,还帮我们盖了多平方米的别墅,钱是*府出一半,牧民自己出一半,由于带地暖,冬天也能接待外地游客了。”

乌力吉巴雅尔激动地说着。“以前牧民是单打独斗搞放牧,现在是合作经营搞创收。这就解决了牧民服务经营中一家一户办不了的很多难题。如今度假村已陆续建成木质房屋、水泥蒙古包和传统蒙古包50多座,入社牧户每家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带着大家的笑声,笔者踏上了返程的路,一件件贴心的事儿、一张张欢喜的脸告诉我们,他们是幸福的,他们是满意的,他们的日子是红火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