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3日电人头攒动、车轮滚滚,现代化智能化大型铁路线路养护设备来往穿梭,线路清筛、捣固、整形一气呵成,一派繁忙的景象。随着暑期电煤、钢材等大宗货物“公转铁”绿色物流、降低物流成本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见效,降低物流成本“舒经活络”下好“先手棋”,充分利用新型高科技大型机械,对车站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最大限度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赋能新质生产力,就成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自6月12日以来,国铁北京局北京大机运检段出动线路清筛机、线路捣固车、配砟整形车、物料车等多种大型现代化养路机械设备23台,挑选余名精兵强将进驻天津南仓站,对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站首次开展有史以来12条铁路线路最大规模的线路设备养护施工。而以此同时,以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实现科技赋能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南仓站标准化建设也同步提档升级。南仓站是全国唯一一个办理客车正线通过的大型编组站,并且还担当着京沪、津山、津蓟、南曹、京九线到达列车解体,始发列车编组,以及直通列车机车换挂及中转作业,是京津冀铁路货运网络中的枢纽车站。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中欧、中亚班列的持续增开这里还是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重点方向列车集中到达中转的重要“路网驿站”,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的“蓄水池”、“调节器”,为国计民生等重要物资需求和运输,源源不断提供着重要支撑和保障。仅年以来,南仓站共计开行列重点物资列车,累计车,其中,集装箱2万余车。发送矿粉、钢材、成品油等大宗货物车;接卸电煤、粮食等重点班列车。开行中欧班列达列,同比增幅4.7%。“铁路线路在列车的冲击下,道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碎,再加上长期露天风吹日晒,道砟缝隙里很容易混入泥土以及各种杂物,导致道床板结,造成排水不畅,不仅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度和安全性,尤其是在汛期雨季,很容易引发设备故障,干扰良好的行车秩序,延长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成本。”北京大机运检段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田力耕介绍。“大机清筛”,就是使用大型养路机械设备,通过挖掘装置将道床上挖掘出的道砟输送至筛分装置,去掉石砟中的碎砟和污土,筛分出的合格石砟通过回填装置重新铺撒到道床上,不合格的石砟、碎砟和污土会传送到物料车。清筛后的线路还需要进行捣固、整形,捣固车对线路进行起道、拨道、抄平,恢复线路弹性,使线路几何尺寸符合标准,整形车把散落在道床的石砟进行收集、分配和整理,使道砟充实均匀,线路整齐美观。“今天的作业内容是南仓站2道线路清筛,作业时间是凌晨5:00-晚上18:00,今天共计清筛米。从6月12日我们进驻南仓站开始作业以来已经连续作业施工22天,累计对11条股道,近13.1公理线路更换轨枕、补充石砟。整体施工预计在7月5日完成。也就是说,今天是我们在南仓站为期24天大机清筛施工作业最后的冲刺和收官阶段。北京大机运检段线路清筛车间主任史德武介绍。“甩掉洋镐把,实现机械化”,不仅是既有铁路线提速改造、客专、高铁线路高质量稳定运营的“倍增器”,更是适应和满足新时代现代化物流新业态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新使命新任务。“几台大型机械,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轻松完成数百米铁路线路的清筛、捣固、整形任务,是人工的数十倍。换枕机新旧枕木更换,60多公斤的轨枕就像摆动小孩玩具,一天轻轻松松更换数百根,效率是以前人工的10多倍,劳动强度更低、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这样让现场职工在节约更多体力、精力的同时,能投入更多时间加强对重点设备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维护保养。”天津工务段现场负责人南仓线路车间业务指导张济麟介绍说。铁路是一个大联动机,任何作业施工都必须多工种联合协同配合。电务信号设备是最终确保施工质量和线路良好运作的“千里眼”和“神经源”。此次南仓站大机清筛,作为南仓站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电务段南仓车间积极会同南仓站、工务段、大机段详细制定施工方案,明确电缆探挖、信号点排障等配合作业计划,研判风险项点,历时20多天的施工作业。施工前,他们要提前对大机清筛路径上的电缆进行探挖,并对电缆过道使用自喷漆进行标注。对设备限界进行调查,将钢轨旁的轨道箱盒、信号机基础提前移设或者放倒,保证清筛作业无障碍。施工当天,拆卸钢轨上的轨道引接线,对影响作业的箱盒电缆余量、各种接续线进行固定绑扎,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监护,防止大机作业过程中误碰电缆和其他信号设备造成损坏。清筛和捣固作业完成后,还要依次对外露电缆进行回填,对各类箱盒、引接线进行恢复,现场清理各种路材路料,并进行设备复查,做好轨道电压测试、电缆绝缘摇测,与施工前测数据进行比对,确保设备各项特性指标正常,为线路安全投入使用把好最后一道关。据天津电务段现场负责人南仓车间主任孔爱民介绍:随着大机清筛施工接近尾声,电务部门的大规模施工作业才刚刚开始,他们将利用暑期,在现有线路设备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对处箱盒进行稳设、油饰、台面硬化整修,更换根轨道引接线、接续线,7架高柱信号机机构,同步提升电务信号设备保障能力,全面助力南仓站标准化建设。借力发力标准建站。南仓站顺势而为,以数字化、精准化管理为抓手,加快数智化布局、推动车站服务转型升级。组高清摄像头、13组周界报警器,集安全信息管理、重点施工数据、日运输项点等模块于一体的“安畅南仓智慧平台”,亮相车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实现了对作业过程的精准管控;铁路列车到发信息管理系统、道口智能防护、接触网停电电子示意图等电子信息系统的相继投入使用,使运输“梗阻”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太给力了,只需要在电脑上点击几下,就能完成列车数据记录,实现不同工种间的信息交互共享。”南仓站运转四车间主任庞虎指着“新伙计”——铁路列车到发信息管理系统赞不绝口,“有了这个信息化‘工友’的加入,接发列车信息填记、核对由原来的12分钟缩短至2分钟,办理一趟车可以省去电台呼叫和拨打电话的时间,至少节约4分钟,作业效率有了质的提升。”“我们坚持开展技术创新劳动竞赛,调动职工群众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加快构建铁路‘六个现代化体系’、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该站副站长孙红杰说,“目前,还有6个正在推进的研究项目,其中驼峰智能提钩系统预计在今年完成,实现智能化解体替代人工摘钩。”截至目前,车站自主研发的铁路专用线道口智能防护系统、调车作业距离提示系统等获得国家专利,车站获得天津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百年南仓站青春再出发。甩掉洋镐把,实现机械化,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既有铁路线提速改造、客专、高铁线路高质量稳定运营的“倍增器”,更是适应和满足新时代现代化物流新业态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新使命新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也国铁北京局各站段高标推建设高歌猛进的10年。10年来,高科技、智能化大型机械施工作业比例和效率显著提升,屡次创历史新高。年线路清筛多公里到今年近公里;线路打磨0多公里到截止今年1.5万多公里;钢轨探伤4万多公里到现在11多万公里;大修换枕0多根到今天近5万根。据了解,国铁北京局年内计划安排现代化的大型机械设备完成包括南仓站在内京津冀铁路线路清筛公里、更换枕木4.9万余根、捣固公里、探伤10万余公里、打磨1.3万公里,为“轨道上的京津冀”,助力协同发展、降低物流成本、畅通物流秩序,满足企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赋能“新质生产力”,确保钢铁大动脉“经舒络活”。(来源:中国网作者:高伟李雪菲郭志娟李志锐摄影:杨宝森原题:降低运输成本“舒经活络”标准化建设赋能暑期运输——国铁北京局南仓站大机施工作业及标准化站建设纪实))